显示标签为“俄罗斯”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俄罗斯”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23年2月24日星期五

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一周年



 文/朱进佳

 

2023年2月24日是俄罗斯全面侵略乌克兰一周年。这是重塑二十一世纪地域政治势力平衡让全球更加不稳定的重大事件。

2022年2月27日星期日

反对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战争

 


马来西亚社会主义党(PSM)强烈谴责俄罗斯军事入侵乌克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行为是不可接受且令人愤慨的,因为不仅违反国际法,而且还为乌克兰和俄罗斯人民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场战争正为东欧带来人命、经济和环境的破坏,也威胁到全球范围的和平。

俄罗斯军队向乌克兰发动的军事入侵,展现了普京政权的民族主义沙文主义本质。这非但对普京所谓的“去纳粹化”毫无作用,相反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领土只会助长乌克兰及其它地方的反俄罗斯极右翼民族主义情绪。

在谴责俄罗斯毫无忌惮侵略乌克兰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免去好战的美国之责任,正是美国积极推动二十世纪冷战遗留下来的古董——北约——向东扩张至俄罗斯边境,加剧并激化如今的紧张局势。

战争从来不是解决地缘冲突的办法,而军事解决方案只会导致更多的冲突。只有各方相互尊重的外交,才能解决错综复杂的区域安全问题。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将进一步压制乌克兰和俄罗斯境内原本已经萎缩的民主空间,为任何挑战这两国寡头资本主义统治的进步社会运动带来破坏。

因此,我们呼吁:

  • 立即从乌克兰撤离所有俄罗斯军队;
  • 回归外交,以和平且相互尊重的方式解决冲突;
  • 尊重乌克兰人民民主自决的权利,生活在顿巴斯地区的人民也应享有这权利;
  • 北约必须停止向东扩张。

我们也向勇敢反战的俄罗斯人民致敬并表达声援,尽管面对俄罗斯日益专制政权的打压,他们仍然上街抗议。

当世界正面临全球卫生危机、日益加剧的社会经济不平等及灭绝级别的气候危机时,人类不需要另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017年10月28日星期六

俄国革命百周年系列(十五):十月革命的成果与挑战


《俄国革命百年祭:社会主义革命未竟之路》

十五、十月革命的成果与挑战

222.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果是惊人的,对俄国以至全世界人民来说也是意义深远的。

2017年10月27日星期五

俄国革命百周年系列(十四):十月革命


《俄国革命百年祭:社会主义革命未竟之路》

十四、十月革命

202. 布尔什维克于1917年10月至11月初的数个星期间,积极在全国各地进行政治鼓动。尽管列宁、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等重要演说家为躲避临时政府的逮捕而没有现身,布尔什维克成员在托洛茨基和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Yakov Sverdlov)等人领导下努力进行宣传工作。愈来愈多的工人、士兵、水手和农民也加入政治鼓动行列,说服他们的同伴支持让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上。

203. 1917年11月5日,苏维埃发出《第一号革命指令》,雇用与辞退工人由苏维埃所控制。这意味着工人本身将决定谁可被雇用为工人及谁应该被辞退。

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

俄国革命百周年系列(十二):反动派的政变企图被挫败


《俄国革命百年祭:社会主义革命未竟之路》

十二、反动派的政变企图被挫败

178. 1917年3月至8月期间,俄国境内有568家工厂倒闭,辞退了超过10万工人。物价上涨幅度惊人,物价水平比起1913年平均暴涨了248%,而大城市更加糟糕(莫斯科物价暴涨836%)。与此同时,工人的实际工资却比1913年下跌了57.4%。面包供应严重短缺(莫斯科只允许每人一周两磅面包的配给)。单是1917年8月,就已经发生440宗农民和士兵接管大地主土地的事件。临时政府试图压制不断发生的造反事件,但成效不大。

179. 临时政府于1917年8月25-28日在莫斯科召开国政会议。俄国各地苏维埃都纷纷表决进行大罢工去反对这场会议。彼得格勒苏维埃却以微差票数(364对304)否决了进行罢工的主张。不过,仍然有40万工人进行了一天的罢工。由于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决定让工人失望,因此工人表决重新举行苏维埃选举。

2017年10月24日星期二

俄国革命百周年系列(十一):七月事件


《俄国革命百年祭:社会主义革命未竟之路》

十一、七月事件

163. 1917年5月1日(旧历4月18日),俄国临时政府外交部长帕维尔.米留科夫(Pavel Milyukov)发出密函给协约国盟国政府,承诺俄国将继续参加一战直到取得最终胜利。1917年5月3日,米留科夫表示将延续战争的密函泄露后,引发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的大规模反战示威活动,持续了两天。示威者要求解除米留科夫的职务。临时政府最终接受外交部长米留可夫和陆海军部长古契科夫(Alexander Guchkov)辞职的条件,并邀请彼得格勒苏维埃共同组成“联合政府”。布尔什维克认为米留科夫的辞职并不足够,也反对联合政府,要求立即终止战争,并主张必须成立新的苏维埃政府。

2017年10月22日星期日

俄国革命百周年系列(七):二月革命



《俄国革命百年祭:社会主义革命未竟之路》

七、二月革命

104. 1917年3月8日-15日(儒略历2月23日-3月2日),俄国爆发了推翻沙皇统治的“二月革命”。

105. 二月革命是一场群众自发的起义行动,在没有明确政治领导或周详计划下,厌恶战争及不满现况的俄国工人阶级群众进行了反抗沙皇专政的革命行动,最终推翻沙皇的统治。

2017年10月17日星期二

俄国革命百周年系列(三):1905年俄国革命


《俄国革命百年祭:社会主义革命未竟之路》

三、 1905年革命

22. 1905年,俄国爆发了席卷全国多个地方的群众抗议浪潮。俄国主要城市内的工人进行大罢工,乡区也爆发农民反抗所造成的骚乱,甚至发生兵变。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1905年俄国革命”。1905年俄国革命迫使沙皇尼古拉二世同意进行宪政改革,包括成立国家杜马(经过普选产生的国会)、确立多党制,并于1906年制定等同于宪法的《俄罗斯帝国基本法》,这是俄国史上沙皇首次同意跟议会分享权力。

23. 1905年俄国革命,是12年后更加震撼世界的1917年俄国革命之彩排预演。

24. “1905年事件是1917年革命剧的有力序幕。在反动派取得胜利的多年时间里,1905年在我们的意识中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俄国革命。现在它虽然失去了这种独立性,但一点也没有降低它的历史意义。1905年革命是从日俄战争中直接发展起来的,就像1917年革命是帝国主义大屠杀的直接产物一样。因此,无论就起源和发展来说,序幕本身包含了我们现在作为其见证人和参加者的那出历史剧的一切成分。但这些成分是以一种简单的、未展开的形式包含在序幕之中的。1905年在斗争舞台上表演的各部分力量,现在被1917年事件的反光照耀得比以前更为清晰。红十月(我们当时就是这样称呼它的)经过12年发展成了另一个更强大无比的、真正胜利的十月。”——托洛茨基《<1905年>第一版序言》(1922年1月12日)

2017年10月16日星期一

俄国革命百周年系列(二):革命前的俄罗斯帝国


《俄国革命百年祭:社会主义革命未竟之路》

二、 革命前的俄罗斯帝国

13. 俄罗斯帝国(1721-1917年)是于18世纪及19世纪在欧洲冒起的新兴帝国强权势力。随着俄国周边强权国家(如瑞典帝国、奥斯曼帝国、波斯的卡扎尔王朝,及波兰立陶宛联邦等)的没落,俄国崛起成为欧洲以东的强国。

2017年10月11日星期三

俄国革命百周年系列(一):社会主义革命未竟之路——前言

俄国革命百年祭
社会主义革命未竟之路


一、 前言

1. 2017年,标志着1917年俄国革命一百周年。

2. 百年前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最重大且非常关键的历史事件。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继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人类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社会革命。

2017年10月10日星期二

俄国革命百周年:未完成的社会解放过程

 稿于2017年10月4日
(刊载于《当今大马》2017/10/4《星星之火》专栏


“历史者,普遍心理表现之纪录也。故有权威之历史,足以震荡亿兆人之心,而惟能写出亿兆人之心之历史,始有震荡亿兆人心之权威。盖人间之生活,莫不于此永远实在之大机轴中息息相关。一人之未来,与人间全体之未来相照应,一事之朕兆,与世界全局之朕兆有关联。法兰西之革命,非独法兰西人心变动之表征,实十九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表征。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一百年前,1917年11月7日(当时俄罗斯使用的旧历是10月25日),当时俄罗斯首都彼得格勒(即圣彼得堡 )已几乎由当年3月开始底层劳动人民组织起来的直接民主政体——彼得格勒苏维埃——所控制。激进的革命党人——布尔什维克——发动起义,推翻了由克伦斯基领导、拒绝让俄国退出一战的临时政府。武装起来的工人和造反的士兵,于当天晚上包围临时政府所在的冬宫,几乎兵不血刃地完全夺得当时俄国首都的政权。

同一天,第二次全俄苏维埃大会也在彼得格勒召开,来自俄国各地 318个苏维埃的649名代表参与了会议,代表当中有390名布尔什维克成员、100名左翼社会革命党人、60名其他派别的社会革命党人、72名孟什维克成员、14名国际主义孟什维克主义者,及13名其他党派人士。孟什维克和右翼社会革命党人因不满布尔什维克发动起义向临时政府夺权而离席抗议。全俄苏维埃大会于1917年11月 8日凌晨三时发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成功从临时政府手上夺得政权,并提出“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全俄苏维埃大会颁布《和平法令》,呼吁参与一战的各国政府及人民开始和平谈判; 大会也颁布《土地法令》,废除土地私有制。新的革命政府也因此诞生,而俄罗斯甚至全世界的历史也从此改写了。

2014年3月3日星期一

从乌克兰“变天”到克里米亚战争危机:寡头强权角力夹缝下的民族自决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4/3/3

从“欧洲广场”到“革命”

2013 年11月21日,当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ich)中断跟欧盟谈判合作协议后,掀起了一波声势浩大的示威浪潮。示威活动主要集中在首都基辅,又以示威者占领的独立广场(Maidan Nezalezhnosti)为聚焦点,被西方主流媒体称为“欧洲广场”运动(Euromaidan)。2013年11月30日乌克兰警方的暴力镇压行动 引爆规模更大的示威,示威者的诉求从要求乌克兰政府跟欧盟签署协议,扩大到反对警察暴力,甚至要求亚努科维奇下台及提前大选等。这场示威浪潮的爆发,是乌 克兰潜藏多时社会矛盾的一次大爆发。

2014年2月26日星期三

简述乌克兰历史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3 年 11月爆发的乌克兰掀起示威浪潮,于2014年2月掀起高潮,首都基辅被示威者控制。被视为“亲俄派”的总统亚努科维奇跟“亲欧派”政党领袖达成“停战” 协议后逃离首都,亚努科维奇领导的地区党多个国会议员变节,在国会上通过议案罢免亚努科维奇的总统职务,国会议长图奇诺夫出任临时总统,提早于2014年 5月举行大选。临时政府也向亚努科维奇发出逮捕令。国会也通过修改刑事法释放被监禁的亲欧派政治领袖季莫申科,季莫申科扬言会竞选总统。南部克里米亚亲俄 派动员集会,要求俄罗斯保护克里米亚,甚至扬言要独立。

这里就介绍一下乌克兰经常处于大国政治角力周旋下的历史,尝试从宏观的历史视野的缝隙中窥探当前乌克兰政局的脉络。


2014年2月20日星期四

乌克兰到底怎么一回事?革命还是……?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4/2/20

(2014/2/23更新信息:亚努科维奇于2014年2月21日跟反对派签署“停战”协议后不久就逃离基辅并匿藏起来,执政党地区党议员纷纷变节,乌克兰国会投票表决罢免亚努科维奇的总统职务,恢复2004年宪法,并通过修改刑事法允许释放季莫申科。乌克兰的政治局势仍未明朗。)

天寒地冻乌克兰的街头烽烟再起……

2014 年2月18日,乌克兰首府基辅2万名反政府示威者游行前往乌克兰国会,并跟警方爆发激烈冲突。警方用真枪实弹、橡胶子弹、催泪弹及闪光弹攻击示威者。至少 26人在冲突中丧生,当中包括10名警员,上千人受伤。这是自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爆发声势浩大反政府示威浪潮以来最血腥的一天。警方还对在基辅 独立广场(Maidan Nezalezhnosti)上的示威者营地进行清场。基辅独立广场上的示威群众跟警方僵持对峙。

乌克兰民众于 2013年11月21日当政府中止跟欧盟谈判联合协议时走上街头抗议,并占据了基辅独立广场。当警方于2013年11月30日使用暴力对占领基辅独立广场 的示威者进行清偿,激起了更多人加入示威抗议行列,要求跟欧盟签署联合协议的诉求已经不是终点,示威运动提出总统辞职及解散政府提早大选的诉求。乌克兰总 理米克拉.阿扎罗夫(Mykola Azarov)于2014年1月28日辞职,但无法平息示威。

乌克兰正面对自2004年“橙色革命” 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在乌克兰首府基辅及多个城市,尤其是西部地区,反政府示威者占据政府部门和市政建筑。在东部地区,也就是乌克兰总统维克多.亚努科 维奇(Viktor Yanukovych)支持者的根据地,地方政府将它们自己的办事处封锁起来阻止示威者侵占。示威者筑起街垒跟警方展开对抗。

2013年12月24日星期二

俄罗斯:暴动小猫重获自由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3/12/24

俄罗斯女子庞克乐团—暴动小猫(Pussy Riot) 两名成员—娜迪娅.托洛孔尼科娃(Nadezhda Tolokonnikova)和玛丽亚.阿廖欣娜(Maria Alyokhina)被囚禁21个月后,于2013年12月23日获释。她们两人是在俄罗斯国家杜马最近通过的特赦法案下被释放。不过,普京政府的释放政 治犯的特赦法案被视为俄罗斯准备举办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的公关宣传手段,跟俄罗斯政府开始放软打压民间异议没有任何关系。

2012年8月24日星期五

当暴动小猫冲击普京霸权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2/8/24

成立于2011年8月的俄罗斯女性主义庞克乐队—Pussy Riot(中文译名为“暴动小猫”,也有译为“造反猫咪”,英语pussy在粗俗用语上也指女性的阴部,所以也可译为“阴道暴动”),近日成为了国际关注的焦点。

2012 年2月21日,暴动小猫的其中5名成员在莫斯科的救世主大教堂祭坛上表演“庞克祈祷”,以抗议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及跟普京政权狼狈为奸的俄罗斯东正教总主教基里尔一世(Kirill I)。那场反对建制霸权的快闪演出,只维持了短短5分钟,就被教堂的保安人员中断。

2011年12月11日星期日

俄罗斯之春?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1/12/11

2011年12月10日,俄罗斯爆发自苏联解体以来最大规模一次的群众抗议浪潮。全国各地都有成千上万的民众冒着寒冷的天气与风雪走上街头,反对选举舞弊,并将矛头直指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Единая Россия)及其领袖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天寒地冻的俄罗斯,曾经于上个世纪第二个十年成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但是后来却在斯大林主义官僚专政中分崩离析。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初,俄罗斯是否会迎来像阿拉伯之春那样的新革命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