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星期一
泰国十月十四日民主革命40周年
2013/10/14
1973年10月泰国的人民起义终结军事独裁政权,让该国进入为期三年的短暂“民主时期”,那是泰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捩点。
泰国自1932年的不流血政变后从君主专制转型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是大多时候都是被军事独裁政权所统治。二战后冷战氛围下,泰国的军事独裁政权得到美国霸权的支持。
泰国学生运动于1950年代开始萌芽并逐渐发展。很多学生受到左翼思想的启发,组织并动员起来反抗统治集团的亲美政策。泰国的大学在1961年至1972年之间从5间增加到17间,学生人数也从15000人倍增到15万人,让学生成为了影响泰国政治的重要社会力量。
泰 国大学校园于1960年代出现蓬勃的批判风气,《社会科学评论》的出版启动了泰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反思与辩论。学生们在校园内组织讨论会 ,发表批评政府的文章。由于无法举行公开的政治活动,这些学生组织举行地下政治论坛,鼓励学生批判思考及分析时局,加上越战的影响,播下了学生造反的种 子。
图中黑衣者为Thirayuth Boonmee
泰 国全国学生中心(National Student Center of Thailand ,缩写NSCT)于1968年成立,由11所大学的学生代表组成,最初只是一个专注于社区服务、新生辅导等活动的保守学生组织。朱拉隆功大学工程系学生迪 拉育(Thirayuth Boonmee)出任泰国全国学生中心秘书长后,该组织开始涉足政治议题。
当时泰国政权掌控在1963年上台执政的他侬.吉滴卡宗(Thanom Kittikachorn)陆军元帅手上。他侬坚定执行反共政策,以高压手段打击政治异议,贪腐问题非常严重,贫苦人民愈来愈贫苦,反对声浪也日益上涨。
1972 年11月泰国全国学生中心发动抵制日本产品的运动,得到了民众的热烈支持,禁止其它政党活动的他侬政府意识到无法用残酷手段打压学生运动。泰国全国学生中 心随后于1972年12月在泰国国立法政大学(Thammasat University)发动通宵静坐抗议,并游行前往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抗议他侬政府将司法机构置于行政官僚直接控制下的指令。学生的行动获得泰国律师协会的支持,他侬政府后来撤回指令。1973年6 月蓝康恒大学(Ramkhamhaeng University)9名学生因在学生刊物上发表讽刺政府的文章而被开除,引发学生的不满。数以千计学生在曼谷民主纪念碑举行抗议活动,要求恢复9名学 生的学籍。政府命令大学暂时关闭,但示威人数却增加到5万人,最后迫使政府允许学生恢复学籍,而该大学的校长则被迫辞职。泰国全国学生中心通过这些学生抗 议事件而声名鹊起。
1973年8-9月间,泰国工人展开多场野猫式罢工,而泰国军方内部也出现裂痕,形成了一触即发的政治革命形势。
1973年10月6日,学生领袖迪拉育和另外10名学运人士因在曼谷闹市分派呼吁政府尽快制定永久宪法的传单而被捕,被指控意欲推翻政府。另一人于翌日也因被指控推翻政府而被捕。一名前国会议员也被捕。
1973年10月9日,逾2000名来自泰国国立法政大学的学生展开反政府集会。学生彻夜进行烛光集会,来自朱拉隆功大学及数个师范学院的学生也加入抗议行列。
1973 年10月10日,曼谷的学生集会人数不断攀升,愈来愈多学生加入示威行列。1973年10月11日,政府拒绝答应示威学生的诉求,也就是释放13名被捕人 士。在泰国国立法政大学校园内集会的示威人数已经达到5万人。1973年10月12日,政府宣布将让13名被捕人士保释外出,但是学生拒绝政府的做法,他 们要求无条件释放所有被捕人士。当时很多公众人士也加入示威行列,学生起义已经演变成人民起义。
1973年10月13日,示威人数达到 40万。示威群众游行前往位于曼谷市中心的民主纪念碑,呼吁释放被捕人士。政府在巨大压力下同意示威者的诉求,并承诺会于最迟1974年10月颁布永久宪 法。部分学生随后返回校园。不过,仍然有20万名示威者拒绝解散,并游行前往王宫,要求会见国王普密蓬。
1973 年10月14日,游行群众抵达王宫,泰王代表指示学生解散。当群众解散的时候,警方却竖立起路障阻挡人潮的行动,并爆发警民冲突。警方向群众开枪及发射催 泪瓦斯。政府还调派军队、坦克车及直升机进入曼谷市区镇压民众。逾百名学生被杀害。拉查达姆侬大街(Th Ratchadamnoen)附近多座建筑起火燃烧。
泰王打开王宫大门让被军队狙击的学生进入避难。军队于傍晚时分撤离曼谷街道。泰王随后指示他侬辞职并离开泰国,但是他在通过广播发表演说时也谴责示威学生 。当时法政大学校长讪耶.探玛塞(Sanya Dharmasakti)受委接替他侬出任泰国首相。
1973年的学生起义促成了泰国的民主革命,终结了他侬领导的军事独裁政权,让泰国进入了“民主时期”。但是,这个“民主时期”并不长久,只维持了短短的三年,就在一次军事政变中被埋葬。
1973年民主起义后,泰国的政治空间有所开放,但是当时冷战的格局以及泰国统治阶级惧怕民主力量威胁其利益,而大力扶持极右势力,泰国社会出现极化分裂的情况。
泰 国的左翼政治力量在1973年起义后有所发展。工人运动此起彼伏,1973年11月开始出现不少罢工及工人静坐抗议行动,冲击了当地资本家的利益。 1974年燃油价格上涨导致泰国陷入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的危机中,政府的地位愈加动摇。1975年1月25日泰国大选,并没有产生地位稳固的议会多数政 党。社尼.巴莫(Seni Pramoj)领导的中间保守派民主党赢得国会269个议席中的75个议席。社尼.巴莫只当了一个月的泰国首相,就被他的弟弟—保守派政党社会行动党领导 人克立.巴莫(Kukrit Pramoj)所取代。1976年4月举行了另一场全国大选,民主党赢得279个议席中的114个议席,社尼.巴莫再度出任首相。
泰国的 左翼政党于1975年大选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泰国社会党赢得15个议席,较为温和的改良左翼政党—新力量党赢得12个议席,势力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社 会主义阵线也赢得10个议席。泰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游击队也开始在乡区活跃起来。当南越、老挝和柬埔寨于1975年都被共产党控制后,泰国社会在右翼民粹煽 动下陷入一片恐慌状态。左翼政党于1976年的大选中遭到挫败,社会党所赢得的议席减少到2个,新力量党也只剩下3个议席,右翼政治势力的议席大幅度攀 升。
泰 国军方和右翼政党于1975年开始进行抹黑学生运动和左翼政党的宣传战,形同泰国版的“麦卡锡主义”,吓唬温和派的中产阶级。极右势力组织乡村侦察兵、红 牛团等法西斯主义半军事组织,杀害学生及左翼人士。社会党总书记文萨侬(Boonsanong Punyodyana)于1976年2月28日被人刺杀身亡,1万人出席了他的悼念仪式。
1973年下台后流亡美国的军事独裁者他侬于1976年10月以僧侣身份回国,引发了大规模的群众抗议。
1976 年10月初,学生占领泰国法政大学校园展开示威活动,抗议工人被杀害事件,学生重演受害者被吊死的情形,但是却被泰国媒体炒作为问吊泰国王储的冒犯君王罪 名。保守派及右翼政治势力趁机发动攻势,煽动暴力行为镇压学生,最后造成1976年10月6日大屠杀事件。军队和极右翼半军事组织暴力残害左翼学生,官方 数字称46人死亡,真实数字可能超过百人。泰国军方于同一天发动政变,推翻民主党为首的联合政府,委任极端保守派前任法官他宁.盖威钦(Thanin Kraivichien)担任首相,并对各大学进行肃清。数以千计学生、知识分子和左翼人士逃离曼谷,投奔泰国共产党游击武装。
40 年前的泰国民主起义,尽管推翻了当时的军事独裁政权,但是并没有彻底改造泰国的政治建制,反民主的泰国国王仍然地位高高在上,军方的势力并没有因为几个将 领的逃亡而有所削弱,极右势力也借助冷战氛围下的反共宣传扩张其影响力,后来还以血腥残酷的手段镇压当时正在萌芽的左翼政治,最后让泰国重新被军事独裁政 权所统治。
泰国于1990年代进入另一个民主化时期,但是军方、枢密院等保守势力主导的统治集团,仍然是阻扰泰国民主进程的主要障碍。40年来,泰国民主之路仍然崎岖不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