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1日星期六
俄国革命百周年系列(六):革命问题
《俄国革命百年祭:社会主义革命未竟之路》
六、革命问题
86. 1905年俄国革命后,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面对两种相互矛盾的思想源流:
i. 淡化革命思想的派系,认为应该解散地下党的活动,成立合法的政党。这一派人被认为尝试“淡化”革命思想,将党的任务仅仅专注在温和、和平且守法的改良主义工作上。
iii. 极左思想,主张革命政党应该专注于地下组织工作,无需参加议会政治及公开选举。这一派人因他们极端的立场,而日益脱离群众。
列宁不认同这两种源流的思想,认为这两种思想都会破坏革命的努力,因此必须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87. 在参与议会选举的问题上,当布尔什维克针对是否抵制1907年10月的第三届国家杜马选举的问题展开辩论时,列宁主张不应该抵制选举。列宁当时认为选举是让革命思想传播的合法空间,革命政党应该好好利用选举去争取群众支持及传播革命的政治信息。不过,中选进入议会的革命党人,必须采取完全不同于享有特权的政治家之态度及行事作风。革命党的国会议员应该利用他们的职位,作为揭露沙俄政权弊端的平台,并且呼吁议会外的工人阶级奋起反抗。
88. 列宁主张当时俄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宣传口号应该是:
- 建立共和国(也就是推翻专制的沙皇统治,以民主的共和国取代之)。
- 夺取所有大地主所拥有的土地。
- 八小时工作制。
89. 对于早期的布尔什维克来说,选举是教育、训练与组织群众的过程;而孟什维克则认为,参加选举仅仅是为了赢得议席。
90. 布尔什维克的政治立场是 ,可以跟其它政党合作或组成联盟,包括资产阶级政党,但条件是工人阶级政党在政治上必须保持独立性,可以批评其它政党的纲领。建立选举联盟是战术上的手段,但是其目的必须是为了提升(而非降低)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水平、革命思想,以及进行斗争的能力。如果跟其它资产阶级政党合作却无法带来提升阶级意识及斗争思想,那只是一种机会主义的做法。
91. 在俄国的革命战略上,托洛茨基则发展了“不断革命论”。不断革命论,驳斥了孟什维克所主张的“革命阶段论”。
92. 革命阶段论认为,象沙俄这样的经济落后国家,社会必须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才可能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这种假设是根据1905年之前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对经典马克思理论的理解,那就是只有在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革命,才有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理论认为落后国家或以农民为主的国家之革命,只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因为被解放的农民将变成资产所有者、生产者及小商户或工人,促成商品市场的发展,而资产阶级也才会因此出现。只有当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已充分发展起来,才有可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立下经济基础。因此,阶段论会认为最初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是不可能在象二十世纪初俄国那样落后的国家实现。当时的俄国,被认为仍然没有达到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因为社会上仍然存在这明显的封建主义元素,而新兴的资产阶级也相当弱小。
93. 孟什维克相信革命阶段论适用于沙皇俄国,那就是先进行朝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改变,然后才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不过,托洛茨基在经历了1905年俄国革命后,就发展出不断革命论,批判革命阶段论。
94. 托洛茨基在其《总结与前瞻》(1906年)中首次提出不断革命论。
95. 不断革命论的基本思想是:俄国的资产阶级无法完全执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该是能够带来政治民主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发展俄国经济相当重要,但是却无法寄望软弱的资产阶级去领导这场革命。因此,未来的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不仅仅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要解决种种任务时,免不了要大大侵犯资产阶级的财产权,因此必须直接将革命斗争推向超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落后国家只有经过无产阶级专政(也就是工人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并建立新型的工人国家),才能走向民主制。
96. “民主革命直接生长成为社会主义革命,从而成为不断革命。” ——托洛茨基《不断革命是什么?》(1929年)
97. 工人阶级领导的革命可以去得多远,将取决于革命进程本身的发展,而非根据将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观点。无产阶级成功夺取政权后,在无法确定的长时期内和经常的内部斗争中,一切社会关系都要经受改造。社会必须不断地除旧换新。因此,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是“不断的”,而非有阶段性的。
98. 托洛茨基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下诞生的新兴工人国家,将难以应付全世界敌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围剿,除非其它国家也出现社会主义革命。一个国家的革命不会停止片刻,必须“不断”进行,以获得在国际范围上的支持,以避免一个国家的革命进程被孤立起来。
99. 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是国际性的。社会主义革命从一国基础上开始,但它不能在这个基础上完成。一国范围内要维持无产阶级革命,只能是一种暂时的状况。一国的革命不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它只是国际链条中的一环。国际的革命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尽管它会出现暂时的衰退和低潮。
100.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不是革命的完成,而仅仅是革命的开始。社会主义的建设只有在既是国内又是国际范围的阶级斗争的基础上才可以想象。”——托洛茨基《不断革命是什么?》(1929年)
101. “在一国的范围内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可想象的。资产阶级社会危机的基本原因之一,是它所创造的生产力再不能与民族国家的范围相调和。因此,一方面产生了帝国主义战争,而另一方面产生了欧洲资产阶级联邦的乌托邦。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舞台上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开,在全世界的舞台上完成。这样,社会主义革命在一种新的、更广泛的意义上成为不断革命;只有到了新社会在我们整个地球上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社会主义革命才完成。” ”——托洛茨基《不断革命是什么?》(1929年)
102. 很显然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跟十月革命后斯大林主义者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观点起了相当大的矛盾。
103.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最初关于俄国革命的理论主张,是介于阶段论和不断革命论之间。列宁跟托洛茨基的看法相似,那就是资产阶级无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列宁最初是主张工人和农民联盟起来的“民主专政”去完成资产阶级所无法办到的民主革命任务。不过,到了1917年,列宁的想法跟托洛茨基愈来愈接近,当时他认为俄国资产阶级不仅无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工人阶级本身应该直接夺取政治权力,而且工人阶级也必须通过苏维埃夺取经济权力。
上一篇:革命党
下一篇:二月革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