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日星期四
《巴黎,我爱你》
2011/11/30
(前几天看了这部电影,这里就大概介绍一下吧。)
《巴黎,我爱你》(Paris, Je t’aime)是2006年推出的一部大杂烩电影,结合了22名不同国家导演所执导的18部关于爱的短片。这是“爱的城市”(Cities of Love)电影系列的头炮,《巴黎,我爱你》后,还有一部是于2009年出品的《纽约,我爱你》。
据 知,艾曼纽.本比(Emmanuel Benbihy)所制作的“爱的城市”,接着会推出的电影有《里约,我爱你》(Rio, Eu Te Amo)、《上海,我爱你》、《耶路撒冷,我爱你》等等,都会沿用《巴黎,我爱你》和《纽约,我爱你》两部电影的格式,将不少于10部短片串连起来变成一 部大杂烩爱情片。只是,这些电影上映日期就不得而知了。不知道马来西亚有没有人也来邀国内外导演去用同样的格式去拍一部《吉隆坡,我爱你》(KL, Aku Cintai Kau)、《槟城,我爱你》(Penang, Gua Suka Lu)等类似的电影呢……
《巴 黎,我爱你》最初是计划由20部短片所组成,20部短片分别代表巴黎市的20个区(arrondissement)。不过,法国导演拉斐尔.纳贾利 (Raphaël Nadjari)执导的“第十一区”(XIe arrondissement)和丹麦导演克里斯托福弗.鲍伊(Christoffer Boe)执导的“第十五区”(XVe arrondissement),没有被安插进最后成品中。
《巴黎,我爱你》也许可算是一部推销巴黎的电影吧……
蒙马特(第十八区)Montmartre (XVIIIe arrondissement)
法国导演布鲁诺.波达里德斯(Bruno Podalydès)所自导自演。故事讲述波达里德斯饰演的中年男子懊恼着为何人人都有伴侣而自己却形单影只的时候,跟一个晕倒在他车子旁的女子在音乐停止时请悄悄地开始了一段恋情。一个简单但不失浪漫的故事。
蒙 马特是巴黎市十八区内的一座山丘,曾经是世界闻名艺术家云集的大本营,在这里居住或从事创作的艺术家,包括法国印象派画家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年)、荷兰印象派画家乔金德(Johan Jongkind,1819-1891年)、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谷(Vincent Gogh,1853-1890年)、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1904-1989年)、西班牙前卫艺术运动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年)、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年)、意大利表现主义画家莫迪里安尼(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年)等。今天这里是个旅游胜地,艺术气息也还很浓厚。蒙马特一带的著名景点很多,有圣心堂(Basilique du Sacré-Cœur)、红磨坊(Moulin Rouge)、小丘广场(Place du Tertre)等。
塞纳河畔(第五区)Quais de Seine (Ve arrondissement)
美 籍日裔编剧保罗•梅达•贝哲斯 (Paul Mayeda Berges)跟英籍印裔导演顾伦德.查达哈(Gurinder Chadha)两夫妻联手炮制的短片 。故事讲述一名法国男孩跟一名穆斯林女孩突破宗教信仰隔阂交上朋友的故事。以编导两夫妻的“复杂”文化背景,拍一部以跨宗教与跨种族关系为骨干的短片,应 该是驾轻就熟。
巴黎第五区内有座先贤祠(Panthéon)、欧洲第二大清真寺—巴黎大清真寺(Grande Mosquée de Paris)、五月风暴的心脏地带—索邦大学等。
玛莱区(第四区)Le Marais (IVe arrondissement)
编导是美国著名导演葛斯.范.桑(Gus Van Sant),作品有重拍版《惊魂记》(Psycho,1998年)《大象》(Elephant,2003年)、《米尔克》(Milk,2008年)等。
一 个法国男生邂逅一个在画室工作的男生而一见钟情,滔滔不绝地向对方示爱,但是对方无动于衷,男生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法国男生走后,画室男生用英语问同 事刚才法国男生在说什么,原来他听不懂法语。画室男生在了解法国男生的心意后,冲出去追寻他的爱情去了。这是一个简单但幽默的跨越语言局限的同性恋故事。
杜伊乐丽站(第一区)Tuileries (Ier arrondissement)
这 个轻松幽默的故事发生在巴黎地铁一号线的杜伊乐丽站,讲述的是一个美国游客在地铁站所遭遇的倒霉事情。导演是科恩兄弟(Joel Coen和Ehan Coen),他们曾执导《雪花高离奇命案》(Fargo,1996年,中文片名又叫《冰血暴》)、《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an,2007年,中文片名又叫《险路勿近》)。饰演倒霉游客的是面善的美国演员斯蒂夫.巴斯米(Steve Buscemi),曾在很多部好莱坞电影中当配角,如《绝世天劫》(Armageddon,1998年)、《雪花高离奇命案》等。
远离十六区 (第十六区)Loin du 16e (XVIe arrondissement)
故 事讲述一名年轻的女移民,在给自己的初生孩子哼了一首童谣(Qué Linda Manito)后去上班,她必须长途跋涉去到富人家去当婴儿保姆,她对着雇主的孩子哼着同一首歌谣,但是思绪仍然牵挂着家里的孩子……编导是两名巴西电影 人,他们是曾经执导《摩托车日记》(The Motorcycle Diaries,2004年)的沃尔特.萨雷斯(Walter Salles)及丹涅拉.汤玛斯(Daniela Thomas)。一个看似简单的亲情写照,但潜藏着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
舒雅西门(第十三区)Porte de Choisy (XIIIe arrondissement)
这 是唯一一个触及到法国华人的故事,这段王家卫式(可能导演当过多部王导作品摄影的关系)的短片却是最令人失望的,还是中国人都会功夫的刻板印象(你以为是 《少林足球》咩!)。故事有点荒诞滑稽,一个法国造型师莫名其妙被性格刚烈的唐人街女发廊老板揍了一顿,最后喜剧收场,好象是一部时装或化妆品的广告。
编 导这段短片的杜可风(Christopher Doyle),看来还是当回摄影比较称职。杜可风是多部著名香港电影的摄影师,其摄影作品包括《阿飞正传》(1990年)、《东邪西毒》(1994年)、 《重庆森林》(1994年)、《春光乍泄》(1997年)、《花样年华》(2000年)、《英雄》(2002年)、《无间道》(2002年)、《如果. 爱》(2005年)等。
巴黎的三个华人区其中一个就位于第十三区内。
巴士底(第十二区) Bastille (XIIe arrondissement)
西 班牙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Isabel Coixet)的作品。故事讲述一个有外遇的男人约了妻子在餐厅准备提出离婚,但是妻子却说自己患上了末期癌症,结果他不忍心提出分手。男人在陪伴妻子渡 过余下日子时,重新找回了他当初对妻子的那份爱。这个故事,感人背后却有点老土且像在伦理说教。
第十二区跟第四区和四十一区交界处的巴士底广场上,曾经竖立着巴士底狱,那是一座中世纪的城堡兼监狱。1879年攻占巴士底狱事件是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点。
胜利广场(第二区)Place des Victoires (IIe arrondissement)
日本导演诹访敦彦(Nobuhiro Suwa)的作品,这位导演曾执导过的电影有《广岛别恋》(H Story,2001年)、《现代离婚故事》(Un Couple Parfait,2005年)等。
曾 主演《浓情巧克力》(Chocolat,2000年)的朱丽叶.毕诺许(Juliette Binoche)饰演一个因儿子死去而情绪低落的母亲,曾经在多部好莱坞电影中担任大配角的威廉.达福(Willem Dafoe)则饰演一个幻想出来的西部牛仔,安抚那位母亲的丧子之痛。这是一个关于放下过去的故事吧。
埃菲尔铁塔 (第七区)Tour Eiffel (VIIe arrondissement)
编导是法国动画家西维亚.乔迈(Sylvain Chomet)。这段影片通过一名小男孩的陈述,带出了他那两位扮演小丑的默剧演员父母如何在监狱邂逅并相爱的凄美爱情故事。这段短片幽默又不失浪漫,两个小丑飞驰的双腿充满着漫画的喜剧感。
蒙索公园(第十七区) Parc Monceau (XVIIe arrondissement)
编 导是墨西哥电影人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ón),曾执导过好莱坞电影《哈利•波特与阿茲卡班的囚徒》(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2004年)。这段一个长镜头拍完的短片,围绕在一对父女在街上走路谈论怎么安排照顾那个女儿的孩子。简单的说,没什么特别的一段短片。
红孩子区 (第三区) Quartier des Enfants Rouges (IIIe arrondissement)
编导是法国导演奥利维尔.阿萨亚斯(Olivier Assayas),他是香港演员张曼玉的前夫。这段讲述的是一名染上毒瘾的美国女演员爱上一个贩毒者的故事。
节日广场 (第十九区)Place des fêtes (XIXe arrondissement)
编 导是南非籍德裔导演奥利弗.施密茨(Oliver Schmitz)。故事是讲述一名尼日利亚男子在节日广场上被人用刀捅至重伤,临死前要求前来急救的救护员请他一起喝咖啡。原来,尼日利亚男子对那位救护 员一见钟情,他们曾在停车场邂逅,男子后来丢失了在停车场的清洁工工作,当起流浪歌手,但是又不幸地丢失了性命。当女子记起这个男子的时候,男子已经死 去,两杯咖啡送到,女子捧着咖啡无限唏嘘。
简单的故事道出非洲裔移民的辛酸处境,也勾画出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这个是笔者在18段短片中印象最深刻且觉得最感动的故事。
皮加勒 (第九区)Pigalle (IXe arrondissement)
编导是美国编剧理查德.拉.格拉文尼斯(Richard LaGravenese)。故事讲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为了维持他们之间爱情的火花,在红灯区内假扮娼妓和嫖客。
马德莱娜教堂区 (第八区) Quartier de la Madeleine (VIIIe arrondissement)
这是一个相当神奇荒诞又搞笑的短片,在《魔戒》三部曲中饰演佛罗多(Frodo)的美国演员伊莱贾.伍德(Elijah Wood),饰演一名到巴黎旅行的背包客,在月黑风高的深夜里遇上了吸血鬼,最后还爱上了她。
编导是来自加拿大的科幻片编导文森佐.内塔利(Vincenzo Natali)。
巴黎第八区内的著名景点,可有凯旋门、香舍丽舍大街、协和广场、大皇宫、小皇宫、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马德莱娜教堂等。
拉雪兹神甫(第二十区)Père-Lachaise (XXe arrondissement)
这 段短片的编导是美国著名恐怖片导演韦斯.克雷文(Wes Craven)。故事讲述一对未婚男女在拉雪兹神父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的爱尔兰剧作家王尔德(Oscar Wilde)坟前起争执,男子在王尔德鬼魂的劝告下跟女子复合。
我一看到拉雪兹神父公墓有着莫名的感动。记得2010年到巴黎时,有天早上天未亮就跑去那儿等着开门进去,为的就是要一访拉雪兹神父公墓内巴黎公社社员墙(Mur des Fédérés)。
巴黎公社社员墙,笔者摄于2010年10月。
圣丹尼市郊 (第十区)Faubourg Saint-Denis (Xe arrondissement)
德 国编导汤姆.提克威(Tom Tykwer)的作品,这位导演的著名作品有《罗拉快跑》(Run Lola Run ,德语:Lola rennt)。故事讲述一名盲眼男子误以为他的女朋友已经跟他分手,而回忆他们的恋爱点滴。短片的女主角是著名以色列裔美国演员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拉丁区 (第六区)Quartier Latin (VIe arrondissement)
美 国女演员吉娜.罗兰兹(Gena Rowlands)编剧,法国演员“大鼻子情圣”杰拉尔德.德帕迪约(Gérard Depardieu)和法国导演弗雷德里克.阿布尔丁(Frédéric Auburtin)联合执导。故事讲述一对准备离婚的男女,约在大鼻子情圣开设的餐厅内见面,数说他们的新恋人,并在正式离异前喝上最后一杯,这是一部轻 松小品之作。
第十四区 14e arrondissement (XIVe arrondissement)
美 国导演亚历山大.佩恩(Alexandre Payne)的编导作品,故事是说来自丹佛的邮差用半咸不淡的法语去陈述她第一次到欧洲旅游的见闻,并带出她对巴黎这座所产生的爱慕之情。她坐在蒙帕纳斯 公墓(Cimetière du Montparnasse)内的萨特和西蒙.波伏瓦坟前有所感悟那幕,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
“巴黎,我爱你!”
巴黎是一座美丽迷人的城市。也许只有到过巴黎,才会真正爱上这个地方。我想我也是这样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