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是德国左翼革命家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逝世一百周年。罗莎.卢森堡将其一生奉献予国际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激进思想遗产。
从波兰到德国
罗莎.卢森堡于1871年3月5日出生在波兰东南部的扎莫希奇。当时的波兰仍被沙皇俄国所占领。罗莎.卢森堡在她十五岁时就加入波兰的第一个社会主义政党——“无产阶级党”,参与组织工人罢工,但这个左翼政党很快就被沙俄政府取缔并解散。
为了躲避拘捕,罗莎.卢森堡于1889年逃亡到瑞士。罗莎.卢森堡入读苏黎世大学,修读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及数学。罗莎.卢森堡的博士论文《论波兰工业发展》,于1897年在苏黎世大学发表。在瑞士期间,罗莎.卢森堡开始投身在国际马克思主义政治活动中。
罗莎.卢森堡于1893年联合莱昂.约基希斯(Leo Jogiches)和尤里安•马尔赫列夫斯基(Julian Baltazar Marchlewski)等马克思主义革命者成立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Socjaldemokracja Królestwa Polskiego,缩写SDKP),并出版报刊《工人事业报》(Sprawa Robotnicza),反对当时波兰社会党的民族主义政策。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于1899年跟立陶宛工人联盟合并成为“波兰立陶宛王国社会民主党”(Socjaldemokracja Królestwa Polskiego i Litwy,缩写SDKPiL)。罗莎.卢森堡为首的波兰社会民主党人相信只有通过德国、奥地利及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才有可能实现波兰的独立。罗莎.卢森堡认为只专注民族自决会削弱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并将协助强化资产阶级对新兴独立民族国家的统治。她强调反抗资本主义的国际主义斗争才是重点,不能仅仅专注在争取波兰独立的民族自决。罗莎.卢森堡曾在“民族问题”上跟大力支持民族自决的列宁等俄国革命家有过激烈的辩论。
罗莎.卢森堡于1898年跟德国人古斯塔夫.吕贝克(Gustav Lübeck)结婚,取得德国国籍并移居柏林。罗莎.卢森堡后来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缩写SPD),成为活跃于该党的重要左翼政治理论家。主张社会主义革命的罗莎.卢森堡,跟当时提倡改良主义理论的爱德华.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在德国社民党内分庭抗礼。
罗莎.卢森堡曾发表《社会改良还是革命?》一文,重点驳斥伯恩斯坦的改良主义主张。罗莎.卢森堡认为,尽管工会、改良主义政党及社会民主的扩张对发展工人阶级意识相当重要,但是并不足以打造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罗莎.卢森堡从唯物史观出发,论证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不稳定,并且最终会崩溃。罗莎.卢森堡强调,必须进行革命去将资本主义转型为社会主义。
罗莎.卢森堡曾在柏林的社民党党校执教。罗莎.卢森堡在活跃于社民党妇女组织时跟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结成密友。罗莎.卢森堡也跟社民党内强烈反对军国主义的卡尔. 李卜克内西(Karl Liebknecht)紧密合作。
坚决反战
罗莎.卢森堡一直都坚定地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战争的威胁于二十世纪初迫在眉睫。罗莎.卢森堡自1900年开始就通过她在报章上的文章,强烈批评当时德国的军事主义及帝国主义。罗莎.卢森堡主张展开大罢工,以联合工人阶级的力量,制止战争的爆发。不过,罗莎.卢森堡所提出的反战主张并不被德国社民党主流领导所重视。
罗莎.卢森堡于1907年在斯图加特举行的第二国际代表大会上提出动议,要求全欧洲的工人政党应联合起来制止战争,该动议获得大会通过。罗莎.卢森堡于1912年代表德国社民党出席欧洲社会主义者大会,她在会上联合法国社会党人尚.饶勒斯(Jean Jaurès)一起主张欧洲工人应该在战争爆发时组织总罢工。罗莎.卢森堡于1913年发出呼吁:“如果他们认为我们会举起武器跟法国及其他国家的弟兄们自相残杀,那么我们必须高呼‘我们绝不这样做!’。”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后,德国和法国的社会民主派改良主义阵营正式向帝国主义投怀送抱,纷纷支持本国统治阶级所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完全背弃了工人阶级运动的国际主义精神。德国社民党支持德意志帝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该党议员在德国国会上投下同意资助战争的议案,跟帝国政府“和解”,并答应不会在战争期间组织任何工人罢工!
坚持反战的罗莎.卢森堡联合卡尔.李卜克内西、克拉拉.蔡特金、弗兰茨.梅林(Franz Mehring)等人于1914年1月成立名为“国际”(Die Internationale)的政治组。这个组织后来改组成为“斯巴达克同盟” (Spartakusbund)。
罗莎.卢森堡与她的战友出版并分发反战传单,斥责德国社民党拥护战争的立场。罗莎.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因呼吁德国工人展开反战罢工而于1916年遭到德国政府拘捕。罗莎.卢森堡一直被囚禁到1918年11月8日,也就是爆发德国十一月革命的时候。
德国革命及左翼革命家殉难
1918年11月3日爆发的基尔港水手起义,为德国十一月革命掀开序幕,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于1918年11月9日 被迫退位,德意志帝国宣告灭亡,德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无条件投降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罗莎.卢森堡也因德国革命而重获自由。罗莎.卢森堡一出狱就跟卡尔.李卜克内西重组斯巴达克同盟,并创办《红旗》(Die Rote Fahne)政治刊物,呼吁释放所有政治犯及废除死刑。
斯巴达克同盟曾加入于1917年成立的持反战立场的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Unabhängige 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缩写USPD)。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独立社民党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领导的社民党合流。罗莎.卢森堡领导的斯巴达克派,不再对社民党和独立社民党抱有任何希望,而于1918年12月退出独立社民党,另组德国共产党(Kommunis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缩写KPD)。
德国十一月革命后,独立社民党和社民党的大部分成员都支持十一月革命中成立的工人及士兵议会,但是意图维持资产阶级统治秩序并惧怕革命的社民党领导人担心,这些工人议会会像俄国的苏维埃那样最终夺取政权,而极力压制革命力量的扩张。
斯巴达克同盟联合“德国国际共产主义者”组织,组建德国共产党,于1918年12月30日至1919年1月1日在柏林召开建党大会。罗莎.卢森堡负责起草了德国共产党的纲领。罗莎.卢森堡认为,如果没有大多数人民的强力支持,共产党人将无法夺权。罗莎.卢森堡也主张德共应该参加“工人与士兵议会全国大会”所计划的全国大选,但是她的主张无法获得多数德共党人支持。当时德共党内大多数成员仍然期望通过持续在工厂的政治鼓动及街头动员的压力去夺取政权。
1919年1月,德国爆发第二股革命浪潮。尽管这场短暂的革命浪潮被称为“斯巴达克起义”,但并不是由罗莎.卢森堡等人领导的斯巴达克同盟所发动,而是工人自发展开的革命斗争。罗莎.卢森堡并不认同卡尔.李卜克内西所主张的暴力夺权行动,因为她认为当时的革命时机并不成熟,而且革命力量不够强大,但是她所主持的《红旗》还是支持工人占领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报社。
一月起义爆发后,当时掌控魏玛政权的社民党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命令右翼半军事组织——“自由军团””(Freikorps),以残酷手段镇压左翼革命者。罗莎.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于1919年1月15日在柏林被自由军团拘捕,遭受酷刑折磨后被杀害。罗莎.卢森堡的尸体被丢弃在兰德韦尔运河。
当时另一位跟罗莎.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一起被逮捕的共产党人威廉.皮克(Wilhelm Pieck),成功逃脱而避过死劫。威廉.皮克于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逃离德国,于1945年返回德国,并于1949年民主德国(东德)成立时担任该国第一任总统。
罗莎.卢森堡的战友兼多年情人——莱昂.约基希斯,于1919年3月在柏林调查罗莎.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之死时,也遭到右翼半军事组织所杀害。
二十世纪初德国左翼革命的挫败,以及罗莎.卢森堡等革命家的遇害,不只让十月革命后的俄国从此被孤立,也让极右翼的纳粹主义有机会于日后在德国通畅无阻地崛起并肆虐全欧洲。
罗莎.卢森堡(右)与克拉拉.蔡特金 |
罗莎.卢森堡留给后人丰富的革命思想遗产
尽管罗莎.卢森堡因反革命势力的肆虐而殉难,但是她却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激进左翼理论和实践的遗产。罗莎.卢森堡在社会主义战略、群众自发性和组织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民主、资本积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对列宁主义批判等问题上,都有着独到且深刻的见解。
群众自发性和组织之间辩证关系的问题上,罗莎.卢森堡认为群众的自发性和革命组织两者不可切割。自发性和组织并不是两种互不相关且完全不同的活动,而是一个政治过程中的不同时刻所出现的状态,两者并存且相互依附。没有组织,革命的自发性不会存在或持久;而没有了群众的自发性,革命组织不会进一步发展。罗莎.卢森堡强调群众自发性时,并没有忽视组织的重要性。罗莎.卢森堡将群众的自发性视为推动革命的重要动力。
罗莎.卢森堡坚信持民主与革命的必要性。罗莎.卢森堡坚持认为,人们必须能够反对或批评他们的领导,以避免出现极权的社会。罗莎.卢森堡也强调革命政党的重要性,以及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的领导作用。
罗莎.卢森堡的民主理念,跟马克思的想法非常接近,那就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必须由工人阶级自身实现。罗莎.卢森堡因此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民主。罗莎.卢森堡批评列宁关于革命先锋党的理论,强调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主张党内民主,以及保障持不同意见者的自由。尽管罗莎.卢森堡支持十月革命,但是她批评布尔什维克在俄国革命中的一些不民主倾向,为革命可能朝向堕落发出了中肯的预警。
罗莎.卢森堡将其一生奉献予民主与工人阶级解放的事业中。罗莎.卢森堡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原则,并将其运用在分析问题及提出政治主张上。罗莎.卢森堡对改良主义和革命、群众运动和革命领导、专政和民主等问题上的分析,都是其巧妙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的体现。
罗莎.卢森堡拒绝教条化的思想,认为不应教条式地引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但也不应为了纯粹凸显自身的思想自由而跟马克思主义思想切割。
百年过去,资本主义以不同的面貌继续在世上肆虐,但世界各地的反抗也不曾间断。罗莎.卢森堡的理论与实践遗产,将继续成为启迪人们为实现真正社会解放而前仆后继思想泉源。
罗莎.卢森堡重要著作一览:
社会改良还是革命? (1898-1899年)
法国的社会主义危机(1901年)
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1904年)
《群众罢工、党和工会》(1906年) -- 关于群众罢工的重要文献
《民族问题与自治》(1908年) -- 卢森堡关于民族自决的意见
《理论和实践》(1910年)
《尤尼乌斯提纲草案》(1916年)-- 社会民主主义的危机及斯巴达克同盟的理论基础
《论俄国革命》(1918年)
《斯巴达克联盟想要什么》(1918年)
“每一次真正伟大的阶级斗争都必须以最广大的群众的支持与参加作基础,而一种阶级斗争的战略,如果不是指望有最广大的群众参加斗争,而是只适用于无产阶级中象驻扎在兵营里的那一小部分人所搞的漂亮行军,那么它在事先就已注定要遭到可悲的失败。” ——罗莎.卢森堡《群众罢工、党和工会》
“自发性因素在俄国的群众罢工中之所以起着如此主要的作用,并不是因为俄国无产阶级是“未经训练的”,而是因为革命不是靠训导可以学会的。“——罗莎.卢森堡《群众罢工、党和工会》
“社会民主党无非是意识到斗争的历史后果的现代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体现。实际上它的真正领袖是群众自己,当然这是要从党的发展过程中辩证地加以理解的。社会民主党越是发展、成长、壮大,觉悟的工人群众就越是与日俱增地把自己的命运,自己的整个运动的领导和确定路线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整体上说社会民主党只是无产阶级运动有觉悟的先锋队,用《共产党宣言》的话来说,它在斗争的各个时刻代表解放的永久性利益,并且与工人阶级的各种局部的集团利益相反,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因此在社会民主党内,它的领袖越是明确地和自觉地使自己成为有觉悟的进行斗争的群众的意志和意向的代言人,成为阶级运动客观规律的体现者,他们就越有力量越有威信。”—— 罗莎.卢森堡《德国工人阶级的政治领袖》
“如果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权,它应当创造社会主义民主制去代替资产阶级民主制,而不是取消一切民主制,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但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并不是在乐土中才开始的,那时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已经创造出来,社会主义民主制将作为现成的圣诞节礼物送给曾在这一期间忠实支持了一小撮社会主义独裁者的恭顺的人民。社会主义民主制是与废除阶级统治和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开始的。它在社会主义政党夺取政权的那一时刻就开始了。”——罗莎.卢森堡 《论俄国革命》
“社会主义的整个道路上——仅就革命斗争而言,铺满了纯粹的失败。…… 我们从历次‘失败’中吸取历史经验、知识、力量、理想主义,要是没有这些失败,我们今天会停留在什么地方?……今天我们正是立足于我们必不可少的那些失败之上的,每次失败都是我们的力量和目标明确性的一个部分。”—— 罗莎.卢森堡《柏林秩序井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