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星期二

俄国革命百周年系列(三):1905年俄国革命


《俄国革命百年祭:社会主义革命未竟之路》

三、 1905年革命

22. 1905年,俄国爆发了席卷全国多个地方的群众抗议浪潮。俄国主要城市内的工人进行大罢工,乡区也爆发农民反抗所造成的骚乱,甚至发生兵变。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1905年俄国革命”。1905年俄国革命迫使沙皇尼古拉二世同意进行宪政改革,包括成立国家杜马(经过普选产生的国会)、确立多党制,并于1906年制定等同于宪法的《俄罗斯帝国基本法》,这是俄国史上沙皇首次同意跟议会分享权力。

23. 1905年俄国革命,是12年后更加震撼世界的1917年俄国革命之彩排预演。

24. “1905年事件是1917年革命剧的有力序幕。在反动派取得胜利的多年时间里,1905年在我们的意识中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俄国革命。现在它虽然失去了这种独立性,但一点也没有降低它的历史意义。1905年革命是从日俄战争中直接发展起来的,就像1917年革命是帝国主义大屠杀的直接产物一样。因此,无论就起源和发展来说,序幕本身包含了我们现在作为其见证人和参加者的那出历史剧的一切成分。但这些成分是以一种简单的、未展开的形式包含在序幕之中的。1905年在斗争舞台上表演的各部分力量,现在被1917年事件的反光照耀得比以前更为清晰。红十月(我们当时就是这样称呼它的)经过12年发展成了另一个更强大无比的、真正胜利的十月。”——托洛茨基《<1905年>第一版序言》(1922年1月12日)

25. 1905年俄国革命的爆发原因:
i. 土地问题
- 农奴制于1861年被废除后,尽管农民获得了自由,也被允许以支付数十年欠款的方式从贵族手上购买土地,但是农民只在“公耕制”下分配到非常小段的土地。农民不能出售或抵押他们的土地,因此仍被土地所捆绑。由于所分配到的土地非常少,农民的收入也因而很低,致使他们买不起足够粮食或无法缴税,或无法偿还政府分配土地给他们而欠下的债务。长期陷入困境的农民,积累了不少的怒火,最终爆发农民的骚乱。

ii. 族群矛盾及民族问题
- 俄国是个横跨三个大陆(欧洲、亚洲及北美洲)的多民族帝国,但是其中央政权却奉行以俄罗斯族文化为中心的文化政策 。尽管非俄罗斯族的少数族群仍然可以拥有本身的文化,却不被中央政权所尊重,更遑论给予重视。以俄罗斯族为中心的民族文化思想,将西方的欧洲文明视为比东方的亚洲文化更加先进,而基督教(东正教派)则被认为比其它宗教更加优越。沙皇政权奉行俄罗斯化的政策,除了派遣俄罗斯族官员到边疆非俄罗斯人为主的地区驻守,还落实尝试消灭少数族群文化身份的民族同化政策。少数族群被禁止投票,也不允准加入帝国卫队或海军。俄国境内少数族群对中央政权的民族压迫、歧视及俄罗斯化政策感到不满。俄国沙皇政权为了统一民族文化去巩固其政治权力的做法,跟俄国本身多民族存在的现实相互矛盾,因而引发持续不断的民族矛盾与冲突。

iii. 劳工问题
- 二十世纪初,聚居在俄国大城市的产业工人,被迫忍受长时间的工作(每天至少工作11小时),以及恶劣、令人疲劳且危险的工厂工作环境。政府当局百般阻挠工人成立工会的努力,工人也被禁止罢工。尽管沙皇政权制定了一些保护工人的法令,但是仍然不足以让工人摆脱在工厂内不人道对待的困境。俄国产业工人的工资非常低,处于当时欧洲最低的工资水平。俄国工人阶级对贫困现况的不满且期待改变自身的命运,让他们愈来愈被激进的政治思想所吸引。日益不满且受到激进思想所影响的工人,通过进行当时法律下被禁止的罢工及抗议行动,在促成革命浪潮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iv. 帝国主义战争(日俄战争)
- 当俄国晋身为欧洲列强后,沙皇政权野心勃勃要在远东地区扩张其势力,尤其是要侵占满洲及朝鲜半岛,因而跟具有同样帝国野心的日本帝国起了冲突。1904-1905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俄国最终惨败。俄国在日俄战争中的失败,大大贬低了沙俄政府的声望,民间对沙皇的领导也日益不满。

v. 涌现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
-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时期进行的自由化改革,打开了一定的政治空间让激进的政治思想在俄国高等院校的学生群体中散播。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其俄语版与1872年出版,在短短一年间售出了3000本,比原版德语版(5年内仅出售1000本)还要好卖,反映了当时俄语界知识分子对激进思想的追求程度。随着激进思想的迅速散播,俄国于19世纪末出现了一批思想进步的年青知识分子群,而学生之间的政治意识也日益高涨。

26. 1904年12月,位于当时俄国首都圣彼得堡的一家大型机械制造厂——普梯洛夫工厂(Putilov)爆发工人罢工。圣彼得堡的其他工人,为声援普梯洛夫工厂的罢工,也进行了罢工。来自382家工厂的约15万名工人参加了罢工。圣彼得堡工人的罢工行动,导致该城市的电流中断,而所有的公共部门都被迫关闭。


27. 1905年1月22日(也就是旧历1月9日,当时俄国仍然使用儒略历,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后才转用新历),一名东正教神职人员——乔治.加邦(Georgy Gapon)带领约3万名工人进行和平情愿,游行前往冬宫(沙皇的寝宫),准备递交一份请愿书。该份请愿书表达了俄国工人及底层人民的诉求,包括八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日薪1卢布、解决官僚问题、设立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制宪大会以推行代议制政府,以及终止跟日本的战争。聚集在冬宫外的示威群众不断增加,不久就有多达20万人参加集会。守卫冬宫的军队向示威者开枪,造成至少上千人丧命  。这宗事件被称为“血腥星期日”,为1905年俄国革命掀开序幕。血腥星期日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镇压更加不满,群众的愤怒促成了革命大爆发。大规模的罢工行动迅速扩散到俄罗斯帝国的所有工业中心。

28. 在当时以沙皇为共主的波兰会议王国地区,也出现了革命浪潮。1905年1月14日,波兰城市华沙发生罢工,但遭到俄国政府残酷镇压。 波兰当时的工业重镇——罗兹,也有工人展开罢工。罢工的工人高举“打倒专制!终结战争!”的标语,进行示威抗议。来自波兰社会党(PPS)及波兰立陶宛王国社会民主党(SDKPiL)的社会主义者们,呼吁波兰工人于1905年1月28日展开大罢工。波兰全境有超过40万工人加入罢工行列,罢工行动持续了4个星期。罢工的工人及示威的群众,要求政府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并且让波兰人民享有更多的政治自由及自治权利。波兰的大学生于1905年2月加入示威行列,反对沙俄政权在波兰地区实行的俄罗斯化政策,并且要求学习波兰语的权利。1905年5月1日,在华沙的一场示威游行中,沙俄警察开枪镇压示威的工人。1905年6月中旬在罗兹,沙俄警察开枪射杀示威的工人,引发了1905年6月21-25日在罗兹的工人起义事件,逾150人在事件中身亡。在扎格列比-达布罗斯基地区(Zagłębie Dąbrowskie),起义工人成立了扎格列比共和国(Republika Zagłębiowska)——一个仅仅于1905年10月-11月期间维持了7天的社会主义政权。在圣十字地区奥斯特罗维茨(Ostrowiec Świętokrzyski),也成立了类似的社会主义政权——奥斯特罗维茨共和国(Republika Ostrowiecka),仅仅于1905年12月至1906年1月期间维持了两个星期。波兰工人起义的浪潮,一直延续到1907年才完全被沙俄政权镇压下去。

29. 沙俄所控制的芬兰及波罗的海地区,也爆发工人罢工。在拉脱维亚的里加,130名进行示威的工人于1905年1月26日被沙皇政权杀害。直到 1905年2月,高加索地区也爆发罢工浪潮;而到了1905年4月,群众示威浪潮甚至蔓延到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地区。1905年3月,俄国的全部高等院校被迫停课。

30. 1905年10月21日(儒略历10月8日),铁路工人的罢工很快演变成圣彼得堡及莫斯科工人的大罢工。圣彼得堡工人的起义,促成了“圣彼得堡工人代表苏维埃”的成立。圣彼得堡苏维埃仅维持到1905年12月3日的一段短暂时间,在苏维埃的领袖被沙俄当局逮捕后就被镇压下去。

31. “苏维埃”是“议会”的意思。苏维埃是工人阶级以直接民主方式进行政治参与的政治机构。苏维埃在俄国的成立,意味着俄国工人运动开始摆脱政府监控的工会,实现自主自治。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俄国的主要工业重镇都出现苏维埃的组织,通常是在工厂成立。1905年俄国革命时建立的苏维埃,因遭到沙皇政权的镇压而被挫败。不过,1905年的苏维埃开创了先河,启迪了后来的革命行动。成立苏维埃作为工人民主的政治过程,于1917年俄国革命期间再次出现。

32. 1905年10月26日(儒略历10月13日),逾200万工人展开罢工,瘫痪了几乎整个俄罗斯帝国的铁路系统。

33. 1905年6月及7月,俄国各地也爆发了农民起义,农民接管了土地及农耕器具。

34. 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高加索地区爆发种族冲突,亚美尼亚族与阿塞拜疆族(当时被称为鞑靼人)互相厮杀。

35. 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也爆发了多起士兵起义事件,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又称“海参崴”)及喀琅施塔得(Kronstadt)等地海军造反。1905年6月,俄国海军黑海舰队中的波将金战列舰上爆发兵变,但以失败告终。后来,苏联著名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将这起海军起义拍摄成经典默片《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

36. 为了平息人民群众的起义浪潮,尽管百般不情愿,沙皇尼古拉二世政府于1905年10月30日(儒略历10月17日)签署《十月诏书》,承诺赋予人民多项基本公民权利、允许组织政党,并成立国家杜马作为中央主要立法机构。《十月诏书》颁布后,圣彼得堡及其它地方的罢工行动也随着终止。沙皇政府同意特赦政治犯。但是,沙皇政权的让步,却也同时伴随着强硬的打压手段。右翼的恶保守派向罢工者、左翼分子及犹太人展开攻击。

37. 资产阶级自由派对《十月诏书》表示满意,并准备参加国家杜马选举。不过,激进的社会主义者及左翼革命分子将此视为沙皇政权延续其统治的诡计。有的左翼分子甚至呼吁发动武装起义去粉碎俄罗斯帝国。

38. 1905年12月5-7日(旧历11月22-24日),俄国工人在莫斯科进行大罢工。沙皇政府于1905年12月7日出动军队镇压罢工工人,引发街头暴力冲突。沙俄军队甚至动用大炮驱散示威群众,并轰击工人驻守的地区。约1000人在镇压中身亡,而莫斯科部分地区被摧残成废墟。摧毁1905年革命后,沙俄政府处死逾14000人,并监禁逾75000人。

39. 第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于1906年3月举行,只限25岁以上男性国民有资格成为选民,而地主等社会上层阶级拥有比工人和农民较高的选票权重。1906年4月23日,国家杜马开始运作前一天,沙俄政府颁布《俄罗斯帝国基本法》,让沙皇完全控制行政、外交政策、教会事务及军事武力,沙皇作为绝对实权国家领袖的地位被巩固,而国家杜马的政治地位被限制。沙俄延续专制统治,1905年俄国革命,以失败告终。

40. 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群众运动、罢工及示威行动陷入低潮。革命群众运动的低潮,让主张恐怖主义的政治思潮有隙可乘。主张个人恐怖主义的分子,向政府官员及警察进行暗杀,并且从事抢劫勾当。

41. 1905年俄国革命的教训:
- 从旧社会过渡到新社会的权力转移,并不会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统治阶级会不惜一切维护其政权及既有社会制度,并且只有在巨大政治压力下才愿意对制度进行改良。
- 资产阶级自由派并不可靠,无法寄望他们完成民主革命。
- 工人阶级由下而上建立的苏维埃,是真正无产阶级统治的活生生例子,而且是可行的。

42. 1905年俄国革命以失败告终,但是却给整个俄国的工人阶级留下了重要的抗争记忆,并且为后来的工人阶级起义提供了灵感泉源。

上一篇:革命前的俄罗斯帝国

下一篇:二十世纪初的俄国反对力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