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7日星期一

万隆60年:蜿蜒曲折的解放之路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5/4/26

60年前,1955年4月18日至4月24日,来自亚洲和非洲的29个独立国家的政府领导,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万隆,满怀热情地商讨如何在冷战氛围下寻求和平共存、反帝解殖及发展各自国家的经济,让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可以享有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万隆精神”随着这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第一次亚非会议”而诞生。“万隆精神”是二战后第三世界脱离殖民统治而独立的国家在当时所向往之愿景:
1.  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存共处;
2.  摆脱任何世界超强霸权、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支配;
3.  打造弱者、穷人、被殖民者、被剥削者及当时世界秩序下受害者之间的团结互助;
4.  实现底层人民的解放。

万 隆会议是第一次完完全全没有欧洲国家的国际会议,也没有来自殖民主义国家势力代表的出席。参与万隆会议的23个亚洲国家及6个非洲国家,都曾遭来自欧洲、 美国及日本的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所践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十年间,亚非地区被殖民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好些亚洲和中东国家重夺本身的国家主 权,而很多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也正积极为民族独立而进行抗争。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新兴国家寻求自主自决

参 加万隆会议的国家领导,包括了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卡诺(Sukarno)、南斯拉夫总统约瑟普.布罗兹.铁托(Josip Broz Tito)、埃及革命指导委员会主席(后来当上埃及第二任总统)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Gamal Abdel Nasser)、印度总理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越南民主共和国总统胡志明、缅甸总理吴努(U Nu)等,他们都是战后独立解放的新兴国家之领袖。出席者还包括当时正在争取独立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如英属黄金海岸总理(后来当上独立加纳的首任总统)夸 梅.恩克鲁玛(Kwame Nkrumah)、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领袖艾哈迈德.本.贝拉(Ahmed Ben Bella)等人。

尽 管万隆会议各个与会国在人口、地理环境、文化、宗教背景及历史进程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而且出席万隆会议的政治领袖并不一定是思想左倾,但是这些国家都拒绝 西方帝国主义及苏联集团势力意图强加在第三世界上的新殖民主义,并通过万隆会议宣示亚非国家追求从帝国主义势力手上完全重夺主权的政治自决愿望。

中国与印度于1954年协商促成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万隆会议打造新兴独立国家之间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
1.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  互不侵犯
3.  互不干涉内政
4.  平等互利
5.  和平共处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万隆十原则

万隆会议提出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反映着当时刚独立或正在争取独立的亚非人民为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而团结合作及共同斗争的理想。《宣言》中所列出的十项原则是:

1.  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  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3.  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
4.  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
5.  尊重每一个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
6.  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
7.  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8.  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
9.  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
10.  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万隆会议以及诞生自这个会议的十项原则,成了后来建立“不结盟运动”的基础。不结盟运动是冷战期间发展中国家领袖联合在一起选择不跟美苏任何一方正式结成盟友的松散集团,但是“万隆精神”在1960年代末却已经不断被削弱。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不结盟运动

尽管万隆精神并没有主张完全跟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决裂,但是却对当年新兴独立国家走出一条有别于帝国主义霸权支配的道路,有着一定的启发,甚至挑战着冷战时期对立的两大霸权势力。

万 隆会议可算是左翼政治力量在二十世纪的“三大实验”之一,是第三世界左翼试图结合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去打造一条新兴独立国家自主自决的另类道路。另外两 大实验是1917年俄国革命(跟俄国革命所产生的苏联和受俄国革命启发的共产党领导之革命,如中国革命),以及欧洲社会民主党派所推动的“福利国”制度。 这左翼的三大实验基于种种错综复杂的主客观因素,而经历了崎岖不堪的发展道路。不过,万隆计划似乎比另外两大左翼实验“夭折”得更快。

万 隆会议可算是“不结盟运动”的胚胎。不结盟运动于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成立,主要由当时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卡诺、印度总理 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加纳总统恩克鲁玛等人所积极推动,他们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冷战中采取“不结盟”立场,独立于东西两大阵营自立自主。共有25个 国家参加了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那就是阿富汗、阿尔及利亚、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刚果、古巴、塞浦路斯、埃及、埃塞俄比亚、 加纳、几内亚、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黎巴嫩、马里、摩洛哥、尼泊尔、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苏丹、叙利亚、突尼斯及南斯拉夫。第一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 议通过的宣言,重申,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倡议裁军、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也同时明确表态支持 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马来西亚于1970年才参加不结盟运动,加入时“万隆精神”已不复当年。

万隆精神的“消退”

1955 年万隆会议中的高尚理想,并无法延续并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发挥作用,而且出现“消退”,这当中有着几个因素。其一是万隆会议中的新独立各个国家,其国内的工 业发展水平相当低落,这些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发展他们的国家,很多被迫向发达国家举债或获取西方跨国资本财团的投资,结果在经济上无法实现真正的自 主。也有的国家为了“超英赶美”,掉入迷信发展主义的漩涡中而将自己搞到焦头烂额。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西方帝国主义势力为了维护本身的利益而从中作梗,阻止亚非国家走出自己一条真正独立自主的替代道路。在万隆会议之前,美国中情局和英国军情六处策动推翻伊朗民选总理摩萨台,因为摩萨台将伊朗的石油工业国有化,而危害了西方资本霸权的利益。

在印度尼西亚,美国中情局支持苏哈多于1965年发动政变推翻苏卡诺,并通过血腥屠杀左翼人士,扫清了英美霸权在东南亚地区的最大威胁。双手沾满进步人士鲜血埋葬万隆理想的苏哈多,后来于1992年当上了不结盟运动主席,完全反映出不结盟运动跟万隆精神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埃及的纳赛尔由上而下推动他的反帝国主义与第三世界团结议程,但是却不断打击左翼力量,更在1967年六日战争受挫后进一步右转,其继承人萨达特及穆巴拉克变本加厉,埃及自1978年戴维营协议后已成为美国霸权在中东地位仅次于以色列的重要盟友。

其它在万隆会议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陷入四分五裂、中国自1970年代末走上资本主义复辟之路、

万隆2.0?

万 隆会议60年后,亚非国家几乎全都实现政治独立,明目张胆通过军事侵略的殖民统治已经消失,冷战也早已落幕,但是世界却没有变得更和平,社会也没有变得更 平等和谐,而是恰恰相反。“殖民”以新的形势出现,那就是祸害无穷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世界各地人民纷纷因反抗社会不公而持续奋斗,并力图追寻摆脱全球资 本霸权支配的替代选择。

万隆会议已经过去60年,亚洲和非洲国家的经济都已经发展起来。比起60年前,亚非国家更有物质条件与能力去实现 1955年万隆会议的崇高理想。可惜的是,所谓“不结盟运动”国家的领袖们,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洗礼”下,已经失去了当年第三世界国家领袖们的远大志 向。马来西亚政府还一味把头栽进美国霸权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之中,乐此不疲地为跨国资本效力。打开新经济殖民大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 议》,跟当年聚集在万隆的亚非国家领袖所谈论的议程,简直是天壤之别。

苏联东欧集团的崩溃,让全球资本财团变得更加傲慢与嚣张,在过去二十多年来毫无忌惮地侵蚀社会福利、压榨普罗人民的血汗。《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里头条款,实际上就是跨国企业要财源滚滚的愿望清单。

如 果像马来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真的要改善底层人民的生活,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存共处,就应该重拾那个已经被很多人遗忘的万隆精神。当然,60年过去 了,世界的形势已经大不同,而我们也不可能依靠那三两个思想显得进步的领袖去维护底层人民的利益,将万隆精神贯彻到底。如果真的有“万隆精神2.0”,那 应该是强调被压迫人民自主自决、平等分配社会财富、伸张社会正义以实现持久和平、底层人民民主参与决策的新政治图景。要呼唤如此的“万隆精神2.0”并将 之持续下去,应该是由第三世界国家底层人民社会运动的串联开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