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电影”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电影”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9年10月23日星期三

《小丑》:一个超级大反派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控诉


最近最火热的好莱坞电影,应该非《小丑》(Joker)莫属。笔者也来跟风一下,写一写关于电影《小丑》的一些粗浅看法。已经有很多影评从不同角度去评论或解析这部电影,所以这里写的可能只是拾人牙慧,没人讲过的可以当作补充。

以笔者肤浅的见解,电影《小丑》并非只是一部改编自超级英雄漫画的惊悚片,而是反映了当今新自由主义经济下血淋淋社会悲剧的写实纪录片。

《小丑》由拍过不少喜剧片的Todd Phillips执导,主角亚瑟.佛莱克(Arthur Fleck)由Joaquin Phoenix饰演,老戏骨Robert De Niro也有份演出。导演Todd Phillips也有份编写剧本。Todd Phillips早期拍过纪录片,还拿过奖;他有份参与编写故事的《波拉特:为建设伟大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Borat)曾获提名第79届(2007年)奥斯卡金像奖但没得奖。

《小丑》在今年的威尼斯影展上首映,并获得该影展的最高荣誉——金狮奖。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褒贬不一,赞赏的人认为这是一部经典杰作,但也有人批评这部电影鼓吹反社会的暴力行为。

很肯定的是,《小丑》这部电影有别于过去十年来充斥电影院的改编美国漫画的超级英雄电影,如漫威电影宇宙和DC扩展宇宙等众多令人目不暇给的电影。这部电影既没有用大量电脑特效去堆砌空洞庸俗的剧情,也没有典型“正派”与“反派”的对立,虽然电影中有一些部分还是有点通俗剧的陈腔滥调(如亚瑟要找回“亲生父亲”相认的情节)。

2017年3月6日星期一

遗忘不了,也抹去不了——不算是《不即不离》观后感



2017/3/6

留台大马籍导演廖克发的首部纪录片《不即不离》,因其内容涉及马来亚共产党(马共)的课题不符合我国马来西亚的官方史观而被列为禁片,无法在电影院上映。不过,该片于2017年2月28日至3月5日在线上开放免费给马来西亚地区的观众观赏,让我国人民可以看看到底这部禁片到底禁在哪里。

2014年12月3日星期三

泰国:三指敬礼被禁的“施惠国”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4/12/3

改 编自青少年冒险科幻小说《饥饿游戏》的美国好莱坞电影系列,其第三部电影《饥饿游戏:自由幻梦—上集》于2014年11月全球上映,在北美热映两周票房已 狂收2.25亿美元。在泰国,《饥饿游戏》也掀起一股热潮,但不是排山倒海涌到电影院买爆谷观看电影的热潮,而是模仿《饥饿游戏》电影中“施惠国” (Panem)各区人民反抗“都城”(the Capitol)领导人史诺总统(President Snow)而高举“嘲笑鸟”(Mockingjay)三指敬礼的热潮。

“嘲笑鸟”三指敬礼是自2014年5月军事政变以来,在言论自由受 到严重限制的艰巨情况下,泰国人民用来表达对军事政变不满及反抗的象征手势。通过政变掌控大权的巴育将军(Prayut Chan-o-cha),成立国家和平与秩序会议(National Council for Peace and Order,缩写NCPO),亲自钦点主要由军官和警官组成的非民选议会,再由这个自己钦点出来的议会“一致通过推选”他自己当上首相,不容许任何批评或 反对他的声音,根本就是活生生的现实版史诺总统。

2014年1月10日星期五

《2001:太空漫游》:一场音乐、光影与想象的奇幻之旅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3/1/10

(昨晚在不三不四电影俱乐部分享了46年前问世的经典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这里就写一下重看后的零散“观后感”。)

如果是一个人在电脑前观赏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可能会有一种要fast forward看完这部电影的冲动。但是,如果放松心情,就让时间放缓流逝地细心观赏,还是会发现这部电影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历久不衰之处。

2001年已经是13年前的事情,《2001:太空漫游》是1968年上映的电影。今天看回这部46年前出品的电影,影片故事描绘已过去了13年的未来,但是仍然有着惊叹的感觉。

斯 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从影将近半个世纪,但并不多产,只执导过13部剧情长片,再加上其早期拍摄的3部记录短片,也才区区16部作品。但是,库布里克的电影作 品,却影响深远,多部被评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如1957年出品奠定库布里克作为具有影响力导演地位的《光荣之路》(Paths of Glory)、1960年讲述古罗马奴隶起义的史诗片《斯巴达克斯》(Spartacus,又名《风云群英会》)、1962年的《洛丽塔》 (Lolita,又名《一树梨花压海棠》)、1964年讽刺美苏冷战核战争威胁的黑色幽默经典《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又名《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1971年的经典禁片《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5年的《乱世儿女》(Barry Lyndon,又名《巴里.林登》)、1980年的经典恐怖片《闪灵》(The Shining)、1987年的经典战争片《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又名《金甲部队》)等。当然,说到库布里克的经典电影,当然少不了1968年上映的这部科幻巨作—《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

2012年12月6日星期四

少年3.1415926535897932…奇幻漂流版梅杜萨之筏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2/12/6

Π(Pi),希腊字母中的第16个字母(中文音译为“派”,相等拉丁字母中的P),也是数学中表示圆周率的常数(近似值为3.141592654),也是台湾导演李安执导之最新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中主人公的名字。

电影一开头就以层次鲜明的艳丽色彩画面示人,好像在告诉观众这是彻头彻尾就是为了3D而3D的电影,只是笔者还是只看了2D版的。

电 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改编自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Yann Martel)于2001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这部电影是导演李安用奇幻的手法去表现自己跨越宗教信仰的搜神历程,不再“卧虎藏龙”,也不“色戒”,又不 “断背”,只有3D特效的天马行空唯美画面去堆砌出一部既挪亚方舟又梅杜萨之筏的“奇幻”电影。当然,少不了雄厚资金(1.2亿美元哦!)的支持下去把这 梦想成真。

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

《1/2革命》:一场革命的半记录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片名:    《1/2革命》(1/2 Revolution)
导演:    Omar Shargawi、Karim El Hakim
制片:  Carsten Holst
摄影:  Omar Shargawi, Karim El Hakim
音乐:   Anders Christensen
剪接:   Per Sandholt, Jeppe Bødskov, Thomas Papapetros
片长:   72分钟
网页: http://www.half-revolution.com/


(最近的“自由电影节”播映了这部影片,是一部挺不错的民主人权“动作片”)

《1/2革命》(1/2 Revolution)是关于2011年埃及人民起义推翻穆巴拉克政权的1/2记录。

来 自丹麦的巴勒斯坦裔电影人奥玛尔.沙尔嘎威(Omar Shargawi)于2011年1月25日埃及人民起义爆发的前夕,抵达埃及首都开罗跟在当地朋友聚会,意想不到地卷入了一场震惊世界的革命当中。沙尔嘎 威跟另一位来自瑞典的埃及裔电影人卡林.埃尔.哈金姆(Karim El Hakim)以旁观者身份走上街头用他们的录影机或手机,为这场埃及历史上重大的革命事件作见证。11天后,他们抵不住亲穆巴拉克政权的反革命恐怖反扑, 被迫匆匆离开。结果,他们只经历了埃及人民革命震撼世界18天的一半,所以他们对这场革命的记录只有一半,这部电影也就叫做一半的革命《1/2革命》。

2012年10月16日星期二

看电影杂烩:《无恐不入》、《枪火》、《中国古装版X战警》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2/10/15

最近在youtube或官方喉舌洗脑电视频道上看了好些电影,有好莱坞的、有香港制造的、有和谐的……有好片,有烂片,也有洗脑片……

这里就大概谈谈其中三部吧。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无恐不入》:彻头彻尾的保守右派洗脑说教政治宣传片

某 个午夜,扭开了为当权者歌功颂德、攻击诬蔑民间异议的洗脑电视频道,刚巧就看了这部2007年的好莱坞“恐怖”电影《无恐不入》(The Invasion,中文片名还有《恐怖拜访》、《致命拜访》、《恐怖入侵》)。这是第四部改编自美国处于白色恐怖反共时期1950年代小说《The Body Snatchers》(Jack Finney著,1955年出版)的电影。之前三部分别是1956年由Donald Siegel执导的《天外魔花》(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1978年由Philip Kaufman执导的《人体异形》(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以及1993年Abel Ferrara执导的《外星人入侵》(Body Snatchers)。外星人题材的恐怖片屡见不鲜,为何普普通通The Body Snatchers就是那么一再重拍呢?可以想到的理由也许就是:受到保守右派思想影响的美国电影人,要借助散布白色恐怖的“经典”,去一再重申“世界是 不可能人人平等”的右翼“真理”!

影片的故事是这样的:话说一艘太空船坠毁,太空船上载了一种外星病毒,接触到这病毒的人类若进入快速动 眼睡眠阶段(REM sleep),病毒就会入侵人类基因并完全控制受感染者思想言行。影片主角精神科医生Carol(Nicole Kidman饰)跟她的医生朋友Ben(最新一代“占士邦”Daniel Craig饰)在经过一番波折后,发现外星病毒控制人类的秘密,而Carol的儿子Oliver(Jackson Bond)也被发现拥有免疫能力,是打败鼓吹“和平、平等”外星生物入侵的解药,两人联手将Oliver救出,拯救了地球人类……

在大团 圆结局的时候,也牵引出了整部电影重点中心思想,当Ben念出早报上的一段文字,大概是巴格达又死了多少人,然后问道:“几时才会结束啊?”在泡着咖啡的 Carol转过身去望着Ben,想起了之前戏里头一个感染了病毒而死去的俄罗斯人(不过却完完全全代表着美国保守右派思想)的讲话:“我们全都有能力犯下 最可怕的罪行。若要想像一个不是这样的世界,当每一次的危机都不会衍生新的暴行,当每一份报纸都不再充斥着战争与暴力,这就是在想像着一个人类不再是人类 的世界!”Bingo!电影要呈现的“精髓”、“重点”、“信息”的确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是你们这些整天批判社会不公、反对建制权威的左倾做梦者 们,你们不要去想像啦,“另一个世界是不可能的”,认命吧,世界就是这样不公平且充斥着暴力的啦,人的本性就是这样不能改变的啦,放弃追求更美好的世界 吧!(洗脑完毕!)

《无恐不入》竟然很神奇地试图将人们的思维凝固在1950年代麦卡锡主义白色恐怖里头,发扬起美国资本主义所强调的个 人主义自私自利的坚不可摧神圣信条。那些被外星病毒感染的人双目无神、表情一致,向往“和平”,把不愿意加入他们的人消灭掉,实现社会平等(实际上是大家 都变成一模一样了)……完全就是冷战时期美国当权者要强加在普罗人民脑袋里对可怕敌人苏联的想像,也是当前美国建制中保守势力企图抹黑民间反战、反资本主 义力量的宣传伎俩。

影片描绘当外星病毒扩散导致“人类不再是人类”的时候,媒体上所报道的新闻,竟然是世界变得愈来愈和平,美军从世界各 地撤离、美国跟委内瑞拉修好、朝鲜领导人签署裁减核武条约、各大药厂免费发送艾滋病疫苗给第三世界国家……哦哦,那是多么可怕的一种情景呀!(保守右派怕 到屎尿都流出来了!)

说到底,这就是好莱坞送给世界电影院观众、要世人认命继续屈从在资本主义社会不公下的洗脑说教宣传片。不过,听说这 部影片在美国的票房惨败,6500万美元的制作费换回4000余万美元票房,洗脑片真的是一项亏大本的投资呀!不用紧,可以卖到马来西亚的洗脑电视频道播 放给一个马来西亚的人看。但是捏,我很早就免疫了哦……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枪火》:“我们是出来混的,不是出来站的!”

《枪 火》是1999年的香港黑帮电影,应该说是一部很风格化的黑帮小品电影。编剧游乃海,导演杜琪峰,吴镇宇、黄秋生、林雪、张耀扬、吕颂贤、任达华、高雄、 王晶老豆王天林这样强势的演员阵容,这部电影算是当年的经典。吴镇宇还凭着这部电影鱼跃龙门变成金马影帝,张耀扬也拿奖,杜琪峰更是夺下金马奖和金像奖的 最佳导演。

电影讲的是五个黑帮杀手保镖的故事,阿鬼(黄秋生饰)应该曾经是黑道当中“鬼见愁”的风云人物,不知怎么就当起理发师来了;阿 肥(林雪饰)是阿鬼的亲信,一名枪械专家,一出场是在玩跳舞机,应该是在减肥,但是过后几乎没有讲话或开枪的时候就是在吃;阿Mike(张耀扬)以前可能 是风光一时的黑帮杀手,枪法一流,出场时已经沦落为皮条客,还要给人开车门,拿小费时楞了一下;阿来(吴镇宇饰)应该是刚上位不久,不可一世,结果觉得当 保镖还要载送大嫂非常委屈;阿信(吕颂贤饰)是保镖五人帮中资历最浅的那个,入世为深幻想自己怎么上位,却又有点玩世不恭,结果就闹出大祸来了。

黑 帮电影都很阳刚,是父权社会的大特写,这些电影里头女人大都是花瓶,不然就是大花瓶,《枪火》中黑帮老大文哥(高雄饰)的女人文嫂(施绮莲饰)出轨,砰砰 砰几响枪声就被没了。或许看黑帮片也能研究下父权制威权社会。另一个父权制下威权社会的表现,文哥的弟弟南哥(任达华饰)在对付被怀疑是内奸的手下时用塑 料袋套在头上让他窒息十分钟,没死就是无辜的,死了就当他不幸,这就是威权的思维逻辑。

黑帮片其实也有谈政治的。肥祥(王天林饰)被枪毙 前,“困惑”地问南哥:“你老豆跟我在城寨混一口饭吃,从一个住家档扩大到一个字头(社团),大家都下了不少心血,有一件事我可不明白,为什么现在这个堂 口,只是由你们姓洪的打理?”他所的到的答案就是:“砰!砰!砰!”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传统,就在这精彩简短谈话和枪声响起下表现的淋漓尽致……

文 哥再次遇刺的巷子枪战后第二天,文哥泡咖啡给保护他不力的保镖,说如果他死了,不关保镖他们的事,只是他自己倒霉,坐上了老大的位子,早就有心理准备这样 的“伟论”,除了没有在场的阿鬼,四个保镖就这样文哥被收得服服帖帖,以后都要为他鞠躬尽瘁。这个文哥果然是读通《三国演义》的正统中国政治家!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这 部电影中印象最深刻的“经典”场景,就是荃湾商场的枪战戏、阿鬼在餐馆内用刀片杀人一幕(然后餐馆老板来一句经典的“我大佬!”),五个心狠手辣的黑帮杀 手在办公室内踢纸球,还有片末的“压轴”持枪对峙戏码……商场枪战的持枪特写,还有演员走位,配上那一点都不紧张的音乐点缀,堪称“经典”了。

《枪火》对白不多,不过拍得还挺细腻,故事简单,情节却精彩,也不拖泥带水,让人看得轻松,感觉也很小品。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四大名捕》:中国古装版X战警

武侠、侦探推理、狼人、X-战警,加起来会是什么?在改编自温瑞安小说的2012年电影《四大名捕》中得到的答案是:烂片!

跟 之前一部叫《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不怎么悬疑的侦探片比起来更加不悬疑;冷血在愤怒是就会象绿巨人浩克那样变身,但是变成一头人狼,还要跟原著中的大师兄无 情玩起三角恋,可惜无情变成了女人,如果是同性恋可能更有看头;四大名捕之首无情,竟然是彻头彻尾的女版X战警中的X教授,除了轮椅那么神似,大家都是用 意念移动物件……美国惊奇漫画(Marvel)可以考虑出版超级英雄漫画版的《四大名捕》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2年8月16日星期四

算是《黑暗骑士崛起》的影评:当缺乏想像力的自由主义遇上反动的保守主义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2/8/17

继2008年的《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全球大卖座后,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执导的《蝙蝠侠》前传电影三部曲终结篇《黑暗骑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中文片名有《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台湾版《黑暗骑士:黎明升起》、香港版《蝙蝠侠:夜神起义》等)于2012年7月在全球上映,让“蝙蝠侠”继续成为危机丛生资本主义体制和富豪统治的黑暗守护神。

《黑暗骑士崛起》为了安抚那些既鄙视又畏惧工人阶级抗争的人们之“脆弱心灵”,通过作为资本主义秩序捍卫者的“斗篷十字军”在电影中进一步英雄化,把面对着资本主义危机力不从心的自由主义,跟极反动的保守主义,来一个“完美的结合”。

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

《饥饿》:用身体与生命对抗强权压迫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2/5/18

(最近以色列发生了巴勒斯坦囚徒的绝食抗议,而马来西亚也有仍在已废除的《内安法令》下被拘留人士进行绝食抗议。在这样的一个时候,看这部2008年出品的电影《饥饿》,的确有着一种强烈冲击的感觉……)

2008年出品的电影《饥饿》(Hunger,也译作《绝食》),是一部令人不安(Disturbing)、压抑沮丧(Depressing)且有种不顾死活之感觉(Desperate)的“3D”电影。电影中那强烈的视觉与震撼的影像,突出了人们为了自由与正义、反抗强权而不惜作出的惨烈牺牲。

2011年12月1日星期四

《巴黎,我爱你》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1/11/30

(前几天看了这部电影,这里就大概介绍一下吧。)

《巴黎,我爱你》(Paris, Je t’aime)是2006年推出的一部大杂烩电影,结合了22名不同国家导演所执导的18部关于爱的短片。这是“爱的城市”(Cities of Love)电影系列的头炮,《巴黎,我爱你》后,还有一部是于2009年出品的《纽约,我爱你》。

据 知,艾曼纽.本比(Emmanuel Benbihy)所制作的“爱的城市”,接着会推出的电影有《里约,我爱你》(Rio, Eu Te Amo)、《上海,我爱你》、《耶路撒冷,我爱你》等等,都会沿用《巴黎,我爱你》和《纽约,我爱你》两部电影的格式,将不少于10部短片串连起来变成一 部大杂烩爱情片。只是,这些电影上映日期就不得而知了。不知道马来西亚有没有人也来邀国内外导演去用同样的格式去拍一部《吉隆坡,我爱你》(KL, Aku Cintai Kau)、《槟城,我爱你》(Penang, Gua Suka Lu)等类似的电影呢……

《巴 黎,我爱你》最初是计划由20部短片所组成,20部短片分别代表巴黎市的20个区(arrondissement)。不过,法国导演拉斐尔.纳贾利 (Raphaël Nadjari)执导的“第十一区”(XIe arrondissement)和丹麦导演克里斯托福弗.鲍伊(Christoffer Boe)执导的“第十五区”(XVe arrondissement),没有被安插进最后成品中。

《巴黎,我爱你》也许可算是一部推销巴黎的电影吧……

2011年8月29日星期一

《猿族崛起》:猩猩造反的革命电影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电影名称: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导演:鲁伯特.瓦耶特(Rupert Wyatt)- 曾执导电影有The Escapist (2008年)
编 剧:里克.雅法(Rick Jaffa)- 曾编剧作品有Eye for an Eye (1996年)/ 阿蔓达.西瓦尔(Amanda Silver)-曾编剧作品有The Hand that Rocks the Cradle (1992年)、Eye for an Eye (1996年)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James Franco)- 曾参演James Dean(2001年)、蜘蛛侠电影系列(2002、2004、2007年)、Milk(2008年)、127 Hours (2010年)/ 芙蕾达.平托(Freida Pinto)- 曾参演Slumdog Millionaire (2008年)、Miral(2010年)/ 安迪.塞尔基(Andy Serkis)- 曾参演魔戒三部曲(2001、2002、2003年,通过动作捕捉技术饰演Gollum)、King Kong(2005年,饰演金刚)

中文译名:人猿星球前传(马来西亚)、猿族崛起(中国)、猿人争霸战:猩凶革命(香港)、猩球崛起(台湾)、猩猩星星的新兴(!!!)(豆友译名)

描 述革命的好莱坞电影是罕见的,2011年8月上映的《猿族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以一头被压迫的猿猴为主角,叙述了一场惊天动地的人猿大起义……在全球面临着严峻生态危机、阿拉伯之春人民力量爆发、世界各地人民奋起反抗紧 缩措施之际,《猿族崛起》的上映的确是相当应景。

《猿族崛起》的“崛起”,是《人猿星 球》的“前传”,也是要复兴《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电影系列的一项努力。鬼才导演添布顿(Tim Burton)曾于2001年翻拍成《决战猩球》(英文片名还是叫Planet of the Apes),虽然票房不俗但口碑一般,影片故事与内涵无法超越1968年版的《人猿星球》。

2010年11月4日星期四

《工人当家》—摇撼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占领、抵抗、生产”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0/11/4

由阿维.路易斯(Avi Lewis)和娜奥米.克莱恩(Naomi Klein,《No Logo》的作者)两夫妻一起制作的纪录片《工人当家 》(The Take),是一部没有高潮迭起剧情,但是却触动人心的影片。这是一部讲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谎言被戮穿、新自由主义经济在阿根廷破产后,阿根廷工人如何由下而上组织起来维持生活、争取权益、捍卫尊严的故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影 片的主线是围绕在阿根廷布诺斯艾利斯一家制造汽车配件炼冶工厂—圣马丁炼冶厂(Forja San Martin)的工人,如何在失业两年后,决心占据已关闭的工厂,并将工厂以工人合作社的方式恢复运作,实行工人自治模式的生产。圣马丁工厂工人,只是近 年在阿根廷兴起的工人占厂运动之其中一分子,这个占厂实行工人自治的运动也被称为复兴工厂运动(Movimiento Nacional de Fabricas Recuperadas)。

2010年7月31日星期六

《医疗内幕》--医疗体制美国梦的真实写照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0/7/31

在还没观赏2009年出品的《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Capitalism:  A Love Story)前,先看了2007年出品的《医疗内幕》(Sicko,中文译名又称为《保健真要命》、《医保内幕》或《精神病人》)。Sicko的意思是指“有病的人”,或者是“精神病人”,电影Sicko所指的,应该是在资本主义市场下被扭曲得变态怪异、千疮百孔且病入膏肓的美国医疗制度。

2008年8月8日星期五

高谭城人格分裂的堂吉诃德:不是《黑暗骑士》的影评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08/8/8

最新的蝙蝠侠电影The Dark Knight(直译为《黑暗骑士》,有中文片名为《蝙蝠侠:黑夜之神》,也有叫《暗黑武士》),创下票房新纪录,有口皆碑。

作为克利斯多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执导的《蝙蝠侠:开战时刻》(Batman Begins)的续集,进一步“还原”蝙蝠侠的黑暗面貌。

2007年4月7日星期六

不是V for Vendetta的影评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无 疑,电影《V煞》(V for Vendetta) ,在宣传上已经是那么充满政治鼓动。“人民不应该惧怕政府,政府应该惧怕人民”(People should not be afraid of their governments, governments should be afraid of their people) ,那是一句震撼人心的号召,无论是因厌恶压迫而感到鼓舞,还是奴化太久而感到烦躁。还有V号召11月5日起义的行动宣传,是足以让任何一个政权感到不安 的。

会跑去看《V煞》,并不是因为慕<骇客帝国>三部曲(The Matrix) 创作者Wachowski兄弟的大名,也不是仅仅要看饰演特务史密夫(Agen Smith) 的 Hugo Weaving怎么从头到尾戴着面具浪漫杀人,也不会是看目前好莱坞最具有演戏才华的美女Natalie Portman的剃光头(不是剥光猪) 演出,而是电影触动人心的的主题:自由、反对极权、那“刀枪不入” 的理念,还有就是革命。

就如V在电影中对Evey所说的,艺术家用谎言来说出真相一样,《V煞》的编剧和导演,或者追溯到这部电影的原著漫画的作者Alan Moore,就是用《V煞》这个完全虚构的谎言,来揭露当前社会矛盾和国家恐怖的真相。

这 是一部染上强烈无政府主义色彩的电影。电影中有一段,接近“革命” 日子时,英国陷入一片混乱,一名戴着V面具的人打劫店铺后,临走前开了一枪,还说了一句:“安那其在英国!”(Anarchy in UK!意思就是:英国无政府状态!) 影片主角V的象征标志,写在圆圈上的V,跟无政府主义的A字标志极为相似,只是上下倒转和少了一横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