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7日星期三

2016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兴政治力量崛起



2016/9/7

香港于2016年9月4日举行第六届立法会选举,建制派跟泛民主派在立法会内分庭抗礼的局面被新兴政治势力打破,是近年中港矛盾纠缠不清加上两年前雨伞运动前后香港政局出现剧变的结果。

这次香港立法会选举的投票率达到58.28%,投票人数多达2,202,283人,创下历史新高,反映着香港人民在近年日益升温激化之政治氛围下的求变决心。


非建制派在立法会70个议席中赢得29席,保住三分之一的关键少数席次,而在地区直选中也取得过半议席。在议席数目上跟上届选举相差不大,但是政治力量的分布却已经大大不同。

在超级区议会5席中,建制派取得2席,泛民主派3席。

在地区直选中,建制派取得16席,比上届2012年立法会选举少了1席。非建制派赢得19席,比上届增加了1席。不过,这次选举非建制派已经进一步分裂,形成了泛民主派、民主自决派及本土派三足鼎立的局面。泛民主派取得13席,民主党及公民党各赢得5席,而工党、社会民主连线及人民力量只各拿下1席。

过去数年反高铁、反国民教育以至雨伞运动等大规模社会运动所“催生”的新兴政治力量——民主自觉派,共拿下3席:长年参与社区抗争、关注环境保育、反对地产霸权且反对官商乡黑勾结的社运人士朱凯迪,在新界西选区赢得84,121张票,成为是次选举的“票王”;曾积极参与雨伞运动并曾担任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学联) 秘书长的新政党“香港众志”创党主席罗冠聪,在香港岛选区以50,818张票当选,时年23岁的他成为香港史上最年轻议立法员;雨伞运动占领旺角期间成立“小丽民主教师”推动民间民主教育的社会学讲师刘小丽,则在九龙西选区中选。

近年因中港关系紧张而冒起的右翼势力——主张排外反移民的所谓“本土派”,在雨伞运动后声势不断扩大,已从网络虚拟世界的谩骂出气演变成一股(或多股不同派系的)实实在在的政治势力。由一批“教主”、“国师”之流自以为名嘴政客组成的“热普城”,只有热血公民的郑松泰在新界西当选。雨伞运动后成立的“青年新政”,在得到主张“光复香港”的本土民主前线支持下,拿下了2席(九龙西及新界东各1席)。

不排斥移民的民主自决派,及排外反移民的右翼本土派,是两种路线不同的新兴政治力量。这两股新兴政治力量,打破原本建制派和主流泛民主派主导立法会的格局,也将会在香港未来政治变革中相互角力消长。自决派和本土派的选票占总票数的近两成,民主自决是香港不得不重视的政治议程。

这次香港立法会选举也出现的世代交替的局面。非建制派中的工党何秀兰、工党李卓人、新民主同盟范国威、普罗政治学苑黄毓民等人纷纷出局,多多少少反映着香港的年青选民厌倦旧面孔,期待新世代政治力量接棒的心声。在新界东选区参选的社民连长毛梁国雄,也差点出局,最后还是以千多张多数票拿下该选区的最后一席,令人捏把冷汗。黄毓民出局着实大快人心,不过工党输剩一席及社民连仍然无法在议席上取得新突破,可想像议会内关注底层劳动人民的声音将进一步被削弱。

香港选举管理委员会在这次选举提名前要求候选人签署一份额外声明确认书,还发邮件给参选人查政治背景,多名本土派参选人被选举主任裁定提名无效,引起渲染大波。此举只是再加强香港市民对北京干预香港政局的反感,也是香港政府继续“无意间”助长港独的情绪。

延伸阅读:
区龙宇:求变——初论2016立法会选举结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