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8日星期四

[剪影]2013香港行—景点介绍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去了香港一个月,当然要简单介绍一下香港的“观光”景点……


七一游行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香港民间年度“盛事”,怎么能够错过呢?“没去过七一游行,就没有真正去过香港。”

油麻地桥城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油麻地渡船街天桥底下,有一个露宿者的聚落,住在这里的主要是尼泊尔人。尽管这些尼泊尔人是香港永久居民,但是却因语言不通而被区隔在主流社会之外,要获取租屋、医疗、就业、公共服务等都困难重重,这里就成为了他们避灾避难的栖身之地。住在那儿的朋友称这里为“Downtown”, 声援露宿者的朋友就为这个地方改了个中文名,叫作“桥城”。目前,桥城的居民正被香港政府赶尽杀绝,政府以“绿化”为由,计划斥资250多万将桥城改造成 宠物公园及小型模型赛车场。政府已经安放了花盆、梅花桩、围上铁丝网等去“美化环境”,并以此“防止露宿者聚集”,还将建在桥城的小屋拆毁,一些住在那里 的印巴裔人和中国大陆人已经吓得四散,剩下约10余个尼泊尔人。桥城,这个被排挤在香港主流之外的露宿者栖身之处,却被政府视为眼中钉,宁愿花大钱去做一 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去粉饰太平,都不愿意去关注并解决人民所面对的住房问题,还要掠夺这个属于大众的公共空间。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大澳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什么“东方威尼斯”的?大澳根本就不能拿来跟威尼斯比,大澳是大澳,这是一个远离城市烦嚣、简简单单的一个渔村,才不要它变成什么威尼斯。我第一次去香港时到过这里后,接下来每次去香港都一定要到大澳去……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这是去东京的码头吗?这是在东京士多的后面。东京士多店主卢细喜老伯伯很有兴致地用厚纸板制成色彩鲜明的有趣图案。他每年都会根据该年的生肖制作一个生肖故事的纸板去迎接新春,现在已经不做了。

湾仔蓝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蓝 屋位于湾仔石水渠街72号、72号A及74号门牌,是目前香港少数仅存还有露台(更重要的是还有当地居民居住)的唐楼。目前四层楼高的蓝屋建成于1922 年,现在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据悉蓝屋之所以是蓝色,是当年维修这幢建筑时,油漆工人没有其它颜色的油漆,只剩下蓝色油漆,所以就变成了今天的蓝屋。

黄飞鸿徒弟林世荣的侄儿林祖曾在这里开武 馆。门牌74号A目前是“香港故事馆” (前身为“湾仔民间生活馆”),从湾仔扩大到香港,关注社区文化保育的课题,主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展览、社区导赏、文艺表演、社区历史文化研究、民间学堂及出版。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塱原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位于新界北部的淡水湿地,毗邻河上乡,有一大片的农地。这里是候鸟停留的地方,是观鸟爱好者的胜地。民间环保组织—长春社,自2005年开始就跟塱原农民合作保育这里的湿地。备受争议的新界东北发展计划,将塱原湿地划为“自然生态公园”,但是没有对区内从事耕种的农民和居民作出任何具体的妥善安排,让当地农民无所适从。

古洞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位于新界北区上水的古洞,原本不分南北,但是政府在新界东北发展计划中,计划将古洞北村一 带发展为古洞北新市镇,让古洞北居民面对毁家灭村的厄运。古洞北有俗称“围头人”的原居民,也有非原居民。拜英殖民时期政策所赐,原居民“继承”了大片土 地,住在三层“丁屋”。非原居民则住在分散的村落,跟原居民的围村形成强烈对比。很多非原居民是在上个世纪中从大陆逃亡到香港的难民,至今已经是两三代人 了。古洞这个社区原本相当完整,有村民务农为生,也有工厂,商业活动也相当蓬勃,但是现在政府一个为了房地产商利益的发展计划,而将这些活生生的社区摧毁 掉。粉岭北的村落,跟古洞北有着相差不远的用生命岁月打造出来的历史背景及社区网络,但是现在也同样难逃资本霸权灭村的灾难。

马屎埔村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位于新界粉岭北,也是受到新界东北发展计划影响。这里有个社区农场,叫做“马宝宝社区农场”。这是一个非原居民村,大部分村民于上个世纪50年代从广东省移民到此,寻找安稳的生活。他们向原居民地主租地种田,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园。60年后,这里仍然有不少家庭以种田维生,也有农夫从事永续有机耕种。但是,官商勾结的发展计划,正在威胁着这个社区。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衙前围村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这是港九市区内最后一个围村,位于九龙黄大仙区新蒲岗一带,目前正在地图上消失……衙前围村于 14世纪元朝时就立村,已有600年历史,比附近的黄大仙祠还要久远。市区重建局为地产霸权效力,迫迁衙前围村的居民。原本邻里关系紧密地社区,在盈利至 上的自由市场原则下被牺牲。政府建议在拆毁衙前围村后,建立一个“保育公园”,只保存村内的天后宫古庙和牌坊,保育死的“古迹”,牺牲掉活古迹、活的文 化、活的社区,绝对是“古迹保育”的莫大讽刺。

活化厅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活化厅位于油麻地上海街404号。这是一个艺术与社区对话、彼此活化的平台。我在香港期间,适逢茨厂街社区艺术计划在那里进驻办展览。

博物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香港的博物馆每逢星期三都免费开放。香港历史博物馆,位于九龙尖沙咀漆咸道南100号,常设“香港故事”展。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香港艺术馆,位于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

屏山文物径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位于新界元朗区屏山乡,是香港政府在新界设立的第一条文物径。这个地方是新界五大家族之一—邓氏家族—的势力范围,邓族自12世纪就在这里定居。

龙跃头文物径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位于新界粉领联和墟东北的龙跃头,是香港政府在新界设立的第二条文物径

南丫岛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香港的第三大岛。榕树湾的游客真的很多。

长洲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据说长洲西湾崖边的一个天然山洞,是当年著名海盗张保仔的匿藏之处,也是他收藏宝藏的秘密地点哦。我去了一趟,结果没有发现到宝藏 

三栋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位于荃湾,一个已经没人居住旧客家围村,现在变成了三栋屋博物馆,是香港文化博物馆的分馆。

曾大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位于新界沙田区,这是一间客家式大宅。这是沙田区内保存得最好的围村之一,旧称“山下围”。曾是曾氏家族的住宅。二战期间曾收容逃难人士。

罗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位于柴湾的罗屋民俗馆,是一间具有200年历史的客家村屋,现在是香港历史博物馆五间分馆之一。

北角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算 是香港岛最北端,以前是个海角。这里在香港开埠后就成为闽南人的聚居地,有“小福建”之称。北角有一条春秧街,跟稻米没有关系,名字源于一名据说有份开发 这个地区的商人—郭春秧。郭春秧是一名糖商,生意遍布荷属东印度(今印尼)。春秧街有个特色或“奇景”,就是电车从路上满布行人和摊贩的市集穿过。

深水埗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应该是贫民聚集的乐园。这里有售卖各种电器和电子零件的鸭寮街、批发零售各种衣饰的长沙湾道时装街,最重要的是有很多价钱便宜的地道美食……我在这里寄宿了两个星期。

观塘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北 宋时期,这一带建立了一个官方盐场,名为“官富场”,这个地区就得名“官富”,也有居民称之为“官塘”(意即“官富盐塘”)。1950年代这里发展成为主 要工业区,开始使用现在这个“观塘”名称,现在这里的工业没落,香港经济也被不事生产的金融业主导,走上赌场资本主义经济之路。

大坑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有 谁会想到人潮汹涌的铜锣湾附近,有这样一个有点清静的老社区。这里原本是一个传统村落,因为以前有一条大坑渠流经这里,所以因此得名为“大坑”。这里的中 秋舞火龙很出名。现在这个社区也因地产霸权的腐蚀而消失着,车房、鲜鱼档、电器店、水果店等,日益被甜品店、高档餐厅、连锁店、超级市场等取而代之……

大埔墟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从前的大埔墟火车站,现在被改装成香港铁路博物馆。 大埔古称“大步”,因为这里曾经是一片大森林,人迹罕见,经过这里的人必须“大步”而过。新界五大族之一—邓族,其势力自明代万历年间就延伸到大埔一带, 并建立了“孝子邓师孟祠”,后来清代康熙年间,邓族在已毁坏的孝子邓师孟祠原址设立一个墟市,叫作“大步虚”(也就是“大埔旧墟”)。

中华海员工会联合总会旧址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德 辅道中137号(图片中麦当劳标志处)是中华海员工会联合总会的创会会址。1922年1月,海员工会发动大罢工争取增加工资。港英政府封闭工会并拆去招 牌。罢工使五条太平洋航线和九条近海航线陷于瘫痪。香港各行业的中国工人为支援海员斗争,于同年2月底实行总同盟罢工,罢工总人数达10万人,香港完全陷 入瘫痪状态。历史56天的大罢工最后得到胜利。当港英政府把拆走的招牌送回去原处时,市民聚集在工会一带,堵塞了中上环的马路,实际上就是“占领中环”!

西洋菜南街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旺角西洋菜南街行人专用区,是街头表演艺人大展施展才艺的好地方。围观这个“雄乐馆”组合表演的人群不是最多的那个,但是我每次经过都是在他们那里驻足最久的……

深水埗天光墟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每天趁着食环署执法人员还在睡觉时,清晨4、5点开始“营业”到早上7点的墟市,摆卖拾荒回来的二手物品,是“寻宝”之地。

果栏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位于油麻地,是香港主要水果批发市场,全港卖水果的应该都是在这里拿货的。据说,这里以前是黑帮出没的地方,还发生过黑帮仇杀,就像香港电影的江湖片那样……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楼梯街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位于上环,是电影取景的圣地。附近名胜有百多年历史的文武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